【通讯员:黄保全】凌晨3点多,一辆急救车飞驰在深圳的街头上,车上的少女正徘徊在生死边缘。少女叫冉冉(化名),她从8层楼的高度失足跌落,被送到我院急诊科时已经神志模糊、面色苍白,全身多处开放性损伤,手脚关节变形,伤情十分严重。
有时仅需2米的高度,就可致人受伤甚至死亡,而冉冉掉落的楼层为8楼,不死已是万幸,但全身性的创伤和多出骨折,情况不容乐观。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团队忙中有序地组织着抢救,心电监护、吸氧、输液、输血……同时,他们第一时间通知神经外科、肝胆胃肠外科、介入科,以及创伤骨科住院总罗敏生医生进行会诊。这是一场需要配合的救援,目标是让女孩活下来!
急诊科里,大家分秒必争,保命是首要
体查时冉冉的双下肢完全没知觉,而且大小便失禁,双下肢肌力0级,全身20余处骨折!面对这几乎“破碎”的少女,保命是首要任务。
急诊科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诊疗机制(MDT)。快速评估伤情后,结合全身CT扫描和床旁超声检查,对她的伤情作出了初步判断——高处坠落伤、失血性休克、左股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骨盆多发骨折、骶尾骨粉碎性骨折、腰椎横突骨折、创伤性湿肺、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急诊科医护团队立即展开创伤生命支持,在保护气道的同时,积极容量复苏,输血、输液、监测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等对症支持治疗。
因为当时冉冉处于休克期,生命体征不稳定,为了达到骨盆环相对稳定、减少骨盆出血和方便护理,减少她翻身时的疼痛,经过ICU、麻醉科、以及外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进行会诊,决定在冉冉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马上为她进行急诊手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同时其余闭合性骨折先进行石膏固定处理,尽可能减少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创伤骨科6次手术进行“接骨”复位。冉冉全身包括骨盆、股骨、肘关节、腕关节、腰椎、肋骨、双侧跟骨、跖骨、距骨等多处地方均有骨折,其中骨盆骨折尤为棘手,怎么治呢?
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郑木平和他的团队经过讨论后确定了手术方案,冉冉一共要接受6次手术,把她骨折的地方一处处复位固定。这6次手术分别是: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左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术;Stoppa入路下行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骶骨粉碎性骨折伴关节脱位切开复位、腰4、腰5及髂骨螺钉内固定术;骨盆外固定支架拆除术;左股骨远端、右侧跟骨、左尺骨鹰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左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骶尾骨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术后清除病灶,抗生素骨粉填塞和引流术。郑木平表示,骨盆手术是6次手术中最为艰难的,因其解剖位置深,周围毗邻血管、神经走向很是复杂,较差的手术视野也很容易造成周围重要组织被误伤。此外,冉冉为骨盆骨折(Tile分型:C3型),是骨盆骨折中最为严重的骨折类型。人体的骨盆就好比是一个水盆。盛水的水盆如果摆放不正,里面的水就会晃动,甚至会洒出来。而骨盆如果“歪”了或者形态改变,其他内部的脏器就会受到牵连,与盆骨相连的脊椎也会被迫变形,引起腰酸背痛,甚至影响生育。骨盆骨折在创伤骨科中病死率较高,手术难度也较,原因在于其出血量多、并发症多,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同时骨折损伤严重,复位部位也是全身最困难的部位。
冉冉的骶骨和髂骨位移达一个椎体之多,骶尾骨更是粉碎性骨折,因此骨盆手术上,不仅台上需要四位医生一起手术;台下也动用了四位医生一起进行骨盆骨折牵引复位。骨盆骨折牵引复位需要通过钢筋或者牵引钳穿过患者的骨质,使牵引力可以经患者的骨骼到达受损部位,从而达到固定骨盆的目的。牵引的过程需要医生间的默契配合和仔细操作,整个手术下来,医生累得气喘吁吁,但结果令人非常满意——盆骨骨折复位固定非常良好,冉冉术后生命体征也非常平稳。虽然急诊手术很成功,但冉冉的状况仍不能掉以轻心,于是她被转入ICU病房继续接受治疗。
ICU时刻关注,及时抢救
当晚接受了急诊手术的冉冉,进入ICU抢救时仍处于极度危重状态,需要呼吸机来支持她的呼吸,同时因大量的失血引起了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出血仍在继续,其他内脏器官的出血风险也很高!
冉冉几度出现休克情况,潘勇军主任组织科室积极抢救,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救治,稳定住冉冉的病情。但医护人员还是时刻关注着这个少女的情况,经验告诉他们,危险随时会靠近。果然,冉冉在一次输血后,她的头面部及眼部突然出现肿胀,出现视物模糊、呼吸困难、心悸、气促等症状,还感觉到全身瘙痒。这很可能是输血过敏反应!值班医师立刻为冉冉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报告潘勇军主任医师。经过及时治疗,冉冉的过敏症状逐渐好转,情况又一次稳定下来。
后来冉冉病情危重情况仍反复出现,ICU医生也都全力支持治疗,一次次地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对于后面冉冉接受骨科手术来说十分重要。每一天都有ICU与骨科共同查房,两位主任都会深入讨论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前方是ICU团队在坚守前线,不让出血休克等危急情况夺走冉冉的生命;后方有骨科团队在稳固阵线,将骨折的部分一处处复位固定,给冉冉的健康增添一丝希望。在后续的时间里,冉冉又陆续接受了骨折部位的切开复位等5次手术,手术时间加起来足足有20多个小时。其中,因为冉冉当时坠落时骶尾部皮肤挫伤严重,伤口又比较靠近肛门,出现了伤口感染,医生在为她行骶尾骨骨折行后路内固定术后,使用了抗生素骨粉填塞,这可以解决由于卧床、大小便失禁导致的骶尾部伤口感染问题。
顺利出院
经过120多天的治疗,冉冉在ICU、创伤骨科医生的精心护理下,从入院病情危重,到手术后能配合康复科医师指导,双下肢肌力也从0级逐渐恢复至大部分肌力4级以上。预计在术后6个月后就能站立行走,进行生活自理。当谈及此次意外到现在身体恢复情况时,冉冉的母亲感慨万千,她说:“最感谢的是骨科的医生护士们,当时自己都差点认定不能见到女儿了,是郑木平主任医师手术团队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的父母说:“除了救命以外,骨科团队还让本来面临‘截瘫’的女儿有了重新站起来的机会,这都要感谢骨科的常彩霞护士的细心照料,还有黄保全医生在生活上、心理上为我们考虑,在精神上给了我女儿无数次鼓励,才让她能够从绝望中坚持过来。”
冉冉出院当天,她和她的家人为表示感谢,特意赠送了两面锦旗送给医生及护理。郑木平主任医师欣慰地说:“下次来复查时冉冉的骨折预计就愈合了,可以让您女儿自己走着来看医生,那才是我们医生最大的慰藉。”
冉冉的成功救治离不开急诊科、ICU、麻醉科、营养科、创伤骨科等多个学科的通力合作,这体现了我院各科过硬的医疗技术,促进了优势互补,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