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连续15天熬夜喝酒,深圳35岁的董先生(化名)把脑子喝“懵”了,喝进了医院里!近日,董先生因出现幻听、意识模糊、记忆力下降和视物模糊等症状,前往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就诊,此前起连续半月熬夜、喝酒,被确诊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经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白春艳主任医师团队治疗后,目前董先生已基本恢复患病前水平并顺利出院。
男子喝酒熬夜半月左右 手抖、失眠只当喝多了
今年4月,董先生回湛江老家参加婚礼,从4月15日到4月29日,董先生参加婚礼、聚会,不断饮用鸡尾酒、白酒、啤酒,时有混饮,期间董先生还经常熬夜,有时只睡两三个小时。
即便已经出现双手发抖、走路摇晃等状况身体被“透支”的征兆,董先生也并未重视。甚至由于睡不着,他还试图饮酒助眠,有时甚至彻夜无眠。“我以为这些异常只是喝多了,没想到回到深圳后变得意识模糊、口齿不清、记忆力下降,东西也看不清。”
董先生的太太了解到丈夫的情况后,当晚就带着他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建议董先生住院检查,可董先生听到要住院,“连夜逃走”回了家。
回家后的董先生又是一夜未眠。五一假期本应该和家人出游的董先生开始出现幻听,听到有人敲门,耳朵里有杂音,还能听到熟悉的人讲话。董先生再次就医,却被诊断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董先生的5月2日影像结果显示,胼胝体压部发生病变。
大脑信息“堵塞”引发“故障”
董先生再次来到南科大医院,入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经过头部磁共振平扫、弥散、增强影像等检查,医生诊断,董先生得了比较少见的病症: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
据神经内科白春艳主任医师介绍,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以胼胝体压部短暂性病变为特征,患者可能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等相关症状。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座城市,胼胝体就是连接左右脑的“跨海大桥”,而胼胝体压部正是桥上的“核心枢纽”。当它因酒精、熬夜或感染“肿了”,大脑信号就会“堵车”,引发一系列“故障”。
白春艳根据董先生的症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果断为董先生进行紧急治疗,包括补充大剂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抗病毒、改善精神症状及睡眠障碍。
“给患者补充大量B族维生素,是为了给胼胝体‘消肿’。”白春艳解释道。“董先生的大脑不堪重负,我们给他进行了‘关机重启’”。在镇定剂的作用下,董先生入院后的前两天基本除了吃饭、上厕所外,都处于睡觉状态,大脑得到充分休息。
董先生的5月9日影像结果显示,胼胝体压部病变好转。
多管齐下的治疗让董先生快速恢复,入院4天后,董先生的不适感消失,神志恢复,讲话正常,没有幻觉和视物不清;入院5天,董先生失去几天的记忆又“找”了回来。
“找回记忆”的董先生告诉医生,4月28日,他曾出现过咳嗽、咽喉痛等感冒症状,自服了一些感冒药。因此,董先生的病症还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此前,医生已提前进行了抗病毒治疗。
董先生出院前测试走路状态。
经过治疗,董先生出院时手不抖,走路不晃了,记忆力和计算力也回到患病前的水平。
医生提醒:“熬夜+喝酒”是“暴击组合”
白春艳主任在门诊出诊。
白春艳指出,“熬夜+喝酒”可谓是“暴击组合”,肝、肾、胃连夜加班,身体负荷加大;抵抗力崩盘,病毒细菌趁机偷袭,感冒发烧找上门;短期内可能引发急性不适,长期则增加慢性病风险。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酗酒、熬夜、病毒感染、代谢异常,这些都是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综合征的高危诱因。如果熬夜喝酒后出现手抖、走路不稳、幻视幻听、视物模糊、意识模糊、言语不清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 通讯员覃梦莹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