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晶报】从“深圳速度”到“双拥温度” 一座城市的模范之路
  •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9日
  • 点击数:10



双拥专列

双拥公交站

海上双拥号

双拥示范街

高铁双拥示范站

2024年9月28日,深圳舰时隔6年再次访问深圳回到家乡。


2022年6月24日,全国首家高铁双拥示范站在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城正式揭牌。

退役军人医院。

2022年11月7日,“鹏军百宝箱”项目荣获第十九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创意项目”称号。

“鹏军百宝箱”驻深部 队某营区口腔义诊。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圳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活动自1991年开展以来,已进行12轮命名表彰。深圳自1997年首次参与创建,连续第八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深圳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奋进新时代,深圳在双拥工作中,大力践行“敢闯敢试、开放包容、务实尚法、追求卓越”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产业、创新、人才、法治等优势,汇聚军地资源和智慧力量,有力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这座以创新闻名的城市,从政策保障到社会参与,从科技赋能到文化浸润,从基层共建到文化融合,从社会参与到情感共鸣,拥军崇军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新时代的亮丽名片。


文化浸润:

特区精神与双拥文化共鸣,激活城市“红色基因”

深圳自诞生之初,血脉里便流淌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基因。1979年底,基建工程兵南下深圳开山铺路,建设起第一批基础设施和厂房。他们秉持纪律严明、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部队优良传统,用青春和汗水勾勒出城市雏形,成为经济特区“拓荒牛”,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军魂。40多年来,深圳传承赓续双拥优良传统,数万名优秀青年从这里应征入伍,怀着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奔赴祖国各地;数十万名官兵驻防或退役后扎根深圳,继续为这座城市的建设添砖加瓦。深圳军政军民早已骨肉相依、血脉相连。

近年来,深圳军地各级牢牢围绕新时代双拥工作的根本遵循,把双拥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形成党政军统筹统抓、各部门协同协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双拥工作格局。同时,军地建立动态走访、定期交流和工作快速协调机制,深入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军地联席会议等议定事项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为双拥工作高效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2024年9月28日上午10时,蛇口邮轮母港码头旌旗招展,深圳舰缓缓驶入码头,舰上悬挂着“海军深圳舰向家乡亲人们问好,我们回家了!”“军民鱼水一家亲 双拥共建谱新篇”等标语,水兵们整齐列队,向岸上欢迎的市民招手致意。岸上,欢迎的队伍挥舞着国旗,“欢迎回家”的喊声此起彼伏。自深圳舰1998年命名入列,即与深圳结成共建“对子”。“城舰共建”27年来,深圳市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市、区各级领导率队登舰慰问20余批次,大力支持训练装备等软硬件建设,持续加大政策优待力度,妥善解决转业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及子女入学等问题。深圳舰与城市共成长,深圳舰的回访点燃了深圳人民的拥军热情。

2022年12月13日,深圳市首条双拥示范街在龙华区正式揭牌。依托白石龙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民治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双拥驿站”等重要双拥载体,整合沿街拥军示范门店和单位拥军资源,打造集拥军优惠、双拥共建、国防教育、营造氛围、志愿服务为一体的双拥示范点,构建“崇军一公里生活圈”。双拥示范街整合了50个拥军示范门店和拥军示范单位,组建“拥军商业联盟”,涵盖银行医疗、餐饮超市、体育文化、美容美发、律师事务等类型,面向全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拥军优属服务。

在坪山区,有一所学校叫东纵小学,该校作为传承和弘扬“东纵精神”的重要阵地,深入挖掘“东纵精神”这一宝贵红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厚植学生的拥军“爱国情”。

“坪山区是东江纵队的发源地之一,在坪山区这片拥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学校将国防教育和双拥工作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定课时的国防教育课程,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国防知识和双拥政策,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拥军意识。”深圳市坪山区东纵小学大队辅导员杨思萍介绍,东纵小学校园内还建有东纵传承馆,传承馆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生动展现了东江纵队的光辉历程和英雄事迹,学生们在参观过程中,能够深切感受到东纵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多形式营造氛围、多层次凝聚力量、多领域示范带动……深圳不断创新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模式,厚植军民鱼水情深的真挚情怀。双拥标识标牌遍布城区主要街道,双拥宣传标语点亮城市地标;建成军史长廊和展厅31个,烈士纪念设施36处;国防教育全面纳入军地教育体系,军地合力打造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特色学校,全市40万师生“云端同上一堂思政课”,爱国拥军浪潮持续奔涌前行。


社会共治:

“人人参与”的尊崇,各方接力的拥军

“床位优先、专家问诊、免费营养餐和住院生活用品……在这里可以备受优待和尊享。”这是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赵坤在深圳市退役军人医院病房亲笔写下的感谢信。当初从西安老家慕名前来就医,在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长期折磨赵奶奶的病症得到有效缓解,她逢人便夸深圳医疗拥军做法好、受欢迎。深圳市退役军人医院作为重要一环,与56家医疗机构一起,共同构建起覆盖全市的“拥军医疗保障网”。

目前,深圳全市已有56家各类医疗机构(30家公立医疗机构,26家私立医疗机构),与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了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兄弟城市的爱军医疗保障网络。

2023年7月,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成立了深圳市退役军人医院,填补深圳无优抚医院的空白。该医院提供“四个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其中,“四优”是优先就诊通道、优质医疗服务、优待尊崇服务、体检费用优惠;“四免”分别为免收诊查费、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免费停车、免转提供茶点;“四专”分别为专人接待、专用标识、专用诊室、专用病房;“四享”分别为住院患者享受市内专车接送、享受住院期间免费营养餐、享受免费住院生活用品、享受专职工作人员床边探望。

2020年,深圳退役军人事务局携手深圳市拥军优属基金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国寿”)以“公益赠送+政府红利”相结合的形式,陆续推出了“保险送精兵”“鹏军保”等项目,为退役军人及烈士遗属建立起了集“爱心防护、健康防护、养老防护”三重保障于一体的风险屏障。截至目前,累计为超过2.8万名驻深新兵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办理意外险理赔案件约238宗,赔付金额超300万元,为解决官兵后顾之忧,帮助官兵安心服役发挥重要作用。

退役军人王先生因脑溢血中风在广州住院,左半边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两年多来反反复复住院很多次,需要在老家惠州的医院做康复治疗,每月除了治疗费用、日常开销,还需请专业护工照看,开支较大,生活极为拮据。了解到情况后,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龙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圳国寿组成慰问团,驱车一百公里前往王先生惠州家中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并把“鹏军保”保险赔付金送到他手中。王先生表示“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给予我们的关心、关爱,‘鹏军保’赔付金缓解了我的生活压力,让我倍感温暖!”。

福田区于2021年12月成立全国首个“为军法律服务中心”,打造“为军法律服务团”,服务团成员吴拴根介绍,服务团多次帮助驻地部队及家属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维护权益、挽回损失。

2025年3月24日,针对某部队与地方公司的工程结算谈判,“为军法律服务团”派出经验丰富的律师参与,通过细致入微的资料审查,帮助核减金额超过30万元,并据此出具了专业的法律意见,有效督促施工单位进行了整改落实,为部队节约了可观的资金。在致力于官兵家庭的权益维护上,“为军法律服务团”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位官兵的家属遭遇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借款方到期拒不还款,导致官兵家庭经济陷入困境。服务团得知情况后迅速安排律师介入,通过深入调查取证,代表官兵家属与借款方进行沟通协商,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帮助这位官兵家庭追回了借款及利息,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

作为一名商人,深圳市金色海岸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建国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将“拥军情怀”融入企业,他在公司内部推崇拥军理念,公司上下形成“热爱国防、支持部队、尊崇军人”的良好氛围。2022年9月22日,其力促公司“双拥号”客轮打造启航,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等提供“一免两优”服务,“一免”即全国现役军人、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可免费乘坐游轮,“两优”即票价优惠和服务优先,全国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属、残疾军人、参战涉核人员可享受最高50%的票价优惠;设置“军人依法优先”窗口,为现役军人等对象提供乘船、购票等优先服务。

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构建社会化拥军大格局,全市20个部门联合印发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在全国率先推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电子优待证”,培育了“拥军矩阵”“鹏城老兵APP”“高铁双拥示范站”“海上双拥号”等一批响亮的拥军品牌。2021年“八一”期间,创新联合打造了“鹏军百宝箱”这一重点示范项目,推出涵盖消费购物、文化旅游等数十个领域“拥军礼包”150余个,让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尊崇感、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基层共建:

“军民一家”的社会实践,让“你我”变成“我们”

“宝安区石岩街道国泰路与松白路交叉路段内涝严重,命你部组织力量前往救援。”去年4月,石岩街道受极端天气影响,部分路段发生严重内涝,深圳警备区第一时间出动百余名民兵携带专业工具协助疏导交通、清淤救援,很快便圆满完成了任务,恢复了城市交通秩序。

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这是驻深部队官兵回馈深圳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驻深部队持续深化应对突发事件军地应急联动机制,积极参与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圆满完成抗击特大暴雨、超强台风等任务,疏散解救被困群众超5000人次,挽回地方经济损失近1亿元,成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急先锋”。

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近年来,驻深部队积极参与“平安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持续加强日常执勤守卫,保证重点单位有序运转,利用训练场、靶场等场所组织入学新生军训,树立起人民子弟兵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驻深部队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不断书写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近年来,他们先后帮助500余名困难学生继续学业,组织官兵公益献血超8000人次;组建“橄榄绿”军人义工队,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公益活动300余次;深圳警备区共投入550余万元帮扶1个镇、13个村改善村基础和民生设施,村民生活水平有效提升,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针对广大部队官兵普遍关心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深圳出实策、亮硬招,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100%完成军队离退休干部、转业军官、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等服务对象移交安置任务;举办随军家属招聘会70余场次、技能培训班50余场次,帮助近400名随军家属高质量就业。

不久前,宝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接到新疆某部现役军人家属来电,反映其丈夫在新疆服役,妻子怀孕独自在深,遇到了产检预约难、看护难等问题。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协调为该名军属提供加急办理、优先办理及优质服务,成功解决军属忧心难题。

鱼水情深映湾区,双拥花开耀鹏城,新征程奋勇先行,新时代争当示范。深圳军地携手奋进,积极构建双拥共建新格局,在鹏城大地持续唱响新时代双拥乐章。

晶报记者 谢敏/文 受访者供图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