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开展经口胆道子母镜技术
  •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08日
  • 点击数:1,006


通讯员:何成】近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成功开展经口胆道子母镜技术,为一名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成功“取石”,摆脱了倍受结石折磨的煎熬。

患者先生(化名因反复腹痛难忍我院消化内科就诊。收治入院后腹部CT、MRCP检查提示,先生患有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今年4月因为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源性胰腺炎发作,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ERCP)取石术治疗,为什么胆管结石短期会再次复发呢?”消化内科宋健主任详细查看患者资料后,觉得陈先生的病情可能并非简单的胆管结石,还可能患有胆囊结石。虽然CT、MRCP都未发现胆囊结石征象但也可能因为结石较小或者是X线阴性结石。宋健副主任组织周密的术前论后,决定为陈先生进行“超级微创内镜前沿技术”经口胆系子母镜探查,直接进入胆管及胆囊腔内一探究竟。

术中,宋健副主任在DSA下给患者进行常规ERCP胆管造影,见胆总管下段小结石影,随后直径约3mm的超细子镜顺利入胆总管,清晰观察到胆总管内泥沙样结石及絮状感染物(见图1)。这些都是导致患者腹痛反复发作的“罪魁祸首”。经过子镜反复冲洗、吸引后,成功患者胆管内的“泥沙样结石及脓性感染物”全部清除掉。

202407081048430477.Png

图1 胆道子母镜检查,见胆总管泥沙样结石

进一步查明患者反复腹痛的病因,宋主任将子镜进入胆囊探查。子镜探查胆囊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目前国内能成熟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不多。主任凭借娴熟的内镜操控技术,通过层层胆囊管螺旋瓣障碍后成功进入胆囊。胆囊内部的景象跃然眼前:患者胆囊壁弥漫充血水肿及组织增生,胆囊腔内也见较多脓性分泌物(见图2),胆囊底部全是牢牢紧贴囊壁的黄褐色结石(见图3)

202407081048430055.Png

图2 胆囊壁黏膜充血水肿炎性增生改变内镜图像

202407081048431068.Png

图3 胆囊底部附壁结石内镜图像    

术中探查也印证了宋健副主任在术前的推测,患者因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结石脱落排出到胆管,引起胆管炎及胆源性胰腺炎反复发作。诊断明确后宋健副主任用子镜取石网篮将患者胆囊内的结石进行仔细清除,并反复冲洗胆囊腔内的脓液  

术后陈先生的腹痛明显缓解,肝功及胰酶等生化指标逐步恢复正常,顺利康复出院。

202407081048438950.Png

图4 电子胆胰子母镜诊疗示意图

宋健主任介绍,由于胆胰管系统结构复杂和管腔狭小,其病变诊断历来都是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中的难点,故被称为消化道“最后一道堡垒”。以往胆胰管系统疾病仅能通过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间接诊断。经口电子胆胰管镜技术俗称子母镜,就是将一根管径更细的子镜,经过十二指肠镜(母镜)的孔道深入到胆胰管内,直视观察胆胰管内病变,使ERCP操作变为“可视化”,极大地提高胰胆疾病诊疗准确性及适应症范围。其可引导ERCP胆胰管的精准超选,精确胆胰管引流、解除胆胰管狭窄,同时可以利用液电、激光等手段击碎胆胰管及胆囊内结石、切除胆囊息肉等,可避免有功能的胆囊切除术;同时也可以钳取胆囊、胆管及胰管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鉴别肿瘤的金标准),对于胆胰肿瘤精准靶向治疗及局部消融治疗,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近几年“超级微创”(SMIS)理念得到大众广泛认可,即在保留患者器官和功能完整性的基础上,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随着化内镜设备技术的进步,电子胆胰子母镜系统的面世,胰胆疾病的“超级微创”诊疗变成现实。近期我院新进了该设备,该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胆胰疾病的诊疗进入了“超级微创”时代,可进行胆囊结石保胆取石术、胆囊息肉切除术、胆胰管结石取石术及胆胰管肿瘤活检术等。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