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肖红花】前不久,我院重症医学科成功救治了1例破伤风病例,ICU医护高效精良的团队协作挽救了患者的生命。由于毒素作用的影响,患者仍遗留四肢肌肉萎缩,肌张力高张,不能正常下地活动,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只能依靠留置胃管来维持营养。于是,9月24日,患者带管转入了我院康复医学科进一步治疗。
入住康复医学科后,患者提出了急迫的愿望,希望能正常下地行走,恢复生活自理,享受美食。
这个愿望很朴实简单,但实现起来却并不简单。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康复医学科医、技、护团队协同,为患者制定了详细科学的康复计划。通过传统针灸推拿配合现代康复技术,转入康复医学科的第三天,患者就已经实现在病区走廊扶助行器行走。但是,面临的另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需要“插着胃管”才能进食。康复医学科的许映月主治医生,从中山大学附属三院进修回来,指导运用新型的间歇经口置管(IOE)技术,对患者进行了吞咽功能系统评估。评估认为,该患者主要是口咽期吞咽功能障碍,目前可治疗性经口进食糊状食物,进食固体食物仍有异物感、饮水仍有呛咳,且患者与家属配合度高。这项技术正好符合患者的需求,有利于让患者尽快实现正常进食的愿望,并能满足正常社交需求、尽快回归社会。
间歇经口置管(IOE)技术是不将导管留置于胃内,在进食前将导管经口腔插入食管中上段,注食完毕随即拔除的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吞咽障碍治疗技术。
间歇经口置管(IOE)与留置胃管相比有着三大优势。首先是在舒适和美观度方面,患者告别了大象鼻以及鼻腔置管带来的自卑和痛苦;其次是减少了吸入性肺炎、胃粘膜出血,胃肠功能紊乱,非计划拔管等风险并发症的发生;最后是可通过刺激咽后壁诱发吞咽反射,达到训练吞咽功能的作用。
新治疗方案的提出,让患者及家属在沟通的过程中喜出望外,对康复治疗充满了信心,积极配合医技护进行康复。
10月10日,患者进行了首次间歇插管训练,10月11日患者可自行插管进食,目前患者已经完全经口进食,洼田饮水实验I级。
间歇经口置管(IOE)技术,不仅是在技术和思想上的革新,更承载了康复医学科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与优质护理的不断延伸。
目前,康复医学科可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评估,并可开展的吞咽功能技术有:针灸治疗;吞咽电刺激治疗;吞咽器官运动训练;感觉刺激训练;摄食训练;对患者及家属教育及指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