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丽松】“封控858人,管控1972人。”3月24日上午11时,崇文花园封控管控楼完成了最后一轮的“扫楼”工作,这是崇文花园现住人口的数据。从3月12日,崇文花园出现阳性病例以来,连续14天的人员数据丝毫不差,这在众多扫楼点来说,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扫楼”团队从行政带队到扫楼组长,崇文花园“扫楼”攻坚队结合楼栋特点,与社区联手摸索自创了一套颇具特色的“扫楼”打法,让扫楼工作快速有效,不漏一户,不差一人。
腰缠万“管”扫楼,每天行走超万步
“采核酸啦,采核酸啦。”疫情发生后,喊楼的小喇叭声每天都会在崇文花园管控楼每家每户门前响起。每天2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扫楼攻坚队,在社区网格员、安保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共同上门采样。
在封控区管控区大规模扫楼采样,很多医务人员都是第一次尝试和探索。人员组织、任务分配、居民配合、物资存放、应急处理、数据准确、院感防控等大大小小的问题都需要考虑周全,也需要在执行过程中随时调整和完善。精准携带扫楼物资,由第一天扫楼后“满载而归”,到经调整后物资收回来“所剩无几”,一切都是刚刚好,一切都是井然有序。
扫楼攻坚队的微信步数都是在“你追我赶”中,每天步数都在1.5万步以上。因为每天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样任务。行政带队人员会在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各种物资,逐一清点,为提高采样效率,蔡燕芬护士长和徐浪锋扫楼结束后回医院贴采样管至深夜11点。第二天早餐7:30在医院集结出发,8点到达,8:30开启上门扫楼,每天中午12点前完成采样任务,因为要全力保证当天16:00前出具结果。
每天2830人的采样任务,扫楼攻坚队逐渐与社区工作人员磨合探索出了合适的打法,形成“结对牵手”固定搭档,一名采样人员“牵手”一名扫码人员,通过多轮的配合协作,彼此都对对方的“套路”了如指掌,如此一来,采样时间从最初的8小时,到6小时,再缩短4小时即可完成全部的采样任务。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每一个人都拼尽全力
扫楼攻坚队通过这十几天的并肩作战,那种团结协作、守望相助、全力以赴的战友情已经深深地烙进了每一位队员的心里,成为他们共同抗疫征程的“小美好”。年近五十的大姐姐徐浪锋“爬楼”采样五个小时,直到下午4点多才吃上午餐;任务艰巨时,健康管理中心沈秀桑带上科室团队从另一扫楼任务结束后迅速赶来支援;还有一边默默“推拿”续命,一边坚持“扫楼”的蔡燕芬和吴静。
崇文花园是我院截止目前承担的最大任务量的封控管控楼,近千人的封控楼,都是需要单人单采的,人员极度紧缺,扫楼攻坚队还是坚持了下来。“尽管累,但是大家都很开心。”这是这个扫楼攻坚队共同的心声,因为他们的心始终是在一起的。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还要爬楼逐户上门采样,对身体和体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尤其是这段时间天气转热,没走几步,就已经开始流汗,采样结束后,几乎每一个人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
在他们的努力下,崇文花园采样人数永远是不多不少的“2830”,因为他们能敲开每一户居民的家门,确保每一个人都采样了。对待“钉子户”他们有自己的办法,在管控区第五天下楼测核酸,为做好不漏一人,原定的12:30结束,还有近10户人员没下来测核酸,医护人员逐户上楼毃门“钉子户”,最终下午2点完成所有居民检测。
太累了,可是他们都叫我们白衣天使耶
努力和付出也收获了感恩和感动,十几天“过命”的交情,让扫楼攻坚队和居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留下了一幕幕疫情下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为方便居民,尽管从第5天开始管控区居民可以下楼采样,但扫楼攻坚队还是选择“上楼”为行动不便、术后居民等特殊群体采样。
有两个“外围”的居民,采样队员每天“翻墙”为他采样。
每天都能遇到“熟悉的男生”,特意排在吴静的队伍,只为了说一声:“你好哈,谢谢你!”
来自口腔科护士的专业,一个年轻女生,门牙掉了一颗,多次的“相遇”,认识了她的牙齿。忍不住提醒“赶紧把牙种上哈”。
扫楼攻坚队还收获了一堆的心意,16-304的小朋友专门为上门采样的于波在玩具鸡蛋上画下了大姐姐的画像,等于波下次上门的时候把鸡蛋送给她;还有来自新婚夫妇的“喜糖”、要请大家喝酒的、留大家吃饭的、送大家饮料的……来自居民的“投喂”邀请,都成了消除疲劳,勇毅前行的温暖力量和支撑。
3月24日,迎来了好消息,崇文花园近14天封控区、管控区内无新增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近两日区域内所有人员核酸筛查结果均为阴性,满足解封条件。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尘封寂静的崇文花园重新焕发出活力,奔赴下一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