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叶海涛】说起肉毒素,大家可能会自觉地与“微整形、肉毒素瘦脸、除皱”等功效联系起来,然而,肉毒素注射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导致的运动障碍,可能还知之甚少。近日,我院神经内科杨红军主任,依托创新中心优势,利用3D打印导板兼支具引导下的肉毒素治疗患者的肢体痉挛。
来自重庆的张先生因为脑出血在当地接受了颅内血肿清除术,由于上运动神经损伤,术后遗留了右上肢出现严重的痉挛性瘫痪等肌张力增高的症状:右侧手腕曲屈旋前畸形,右手指曲屈痉挛,不能伸开。这种腕、手痉挛畸形妨碍其运动功能,严重阻碍患肢运动的康复,加重痉挛性瘫痪,患者不能生活自理。后来张先生看到关于我院神经内科杨红军主任使用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后肢体肌张力障碍患者成功案例的报道,慕名从重庆来至深圳求医。
入住神经内科病房后,杨红军主任根据张先生右上肢的CT重建图像,与我院创新中心裴延军教授携手打印出与张先生手臂完美契合的3D导板模型,并根据张先生肢体痉挛瘫痪的症状,选定导致肢体痉挛的肌张力增高的肌肉作为肉毒素注射的靶点,在虚拟的患者上肢解剖图中标定靶点,规划出进针路线,避开重要的神经血管,以最安全便捷的路径进入靶点,制作导板引导进针,为精确注射肉毒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导板的同时,兼顾矫正上肢畸形的支具作用,模拟手最佳的功能位置,制作导板兼做矫形器,在精准注射肉毒素后有效肌张力减低,为矫正畸形打好基础。同时将手固定于功能位置,最大程度恢复手功能。这样的导板兼有矫形器的功能。
为了获得最佳的临床效果,除了以上精准的解剖定位,杨红军主任还加用电生理的功能定位:即电刺激靶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引起腕关节、手指运动,根据该运动判断最佳注射靶点。这样就讲解剖定位和电生理定位有机结合在一起,疗效最佳。
很快,到了张先生手术的日子,杨红军主任和患者再次沟通了我院3D打印导板技术结合肉毒素注射的创新性及手术相关的利弊,张先生和家属都欣然同意,3D导板完美地契合张先生地手臂,浑然一体。于是杨红军主任首先通过3D导板上的导孔将电极针穿刺到标定的靶点。随后启动电极针的电刺激,患者目标肌肉节律性收缩引起腕关节、手指出现后节律性运动,调节电极针,使运动幅度做大,此时电极针作为最后靶点,拔出电极,通过电极的套管针注射适量肉毒素溶液。依次方法完成其余靶肌肉的肉毒素注射。张先生受累的肌肉较多,杨红军主任耐心地一根根肌肉地注射,半小时后,张先生右上肢已全部注射完毕,杨红军主任将3D导板贴固定在张先生手臂上,利用导板撑开患肢并给予支撑,矫正手部畸形,这样3D导板同时又起到了矫形支具的作用,真是一举两得!
术后,张先生并未感到明显疼痛,因为临近国庆假期,次日张先生就出院了,通过随访,张先生原本的僵硬紧握的右手用力才能掰开,持续2年多种治疗让他灰心丧气。术后仅1周僵硬的右手竟然可以自然伸开!他被这神奇的疗效惊呆了,惊叹科技的力量和南科大医院的技术水平。
我院创新性地将3D打印导航技术与肉毒素注射的结合,给传统肉毒素治疗赋予精准治疗的新活力,并创造性地使导板兼有精准支具,是肉毒素治疗迸发出出人意料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