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宁】质谱是一项改变临床微生物学检测的新技术,质谱技术在实验室少见菌和疑难菌的诊断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检验科利用质谱技术鉴定出疑难、少见菌有偶发分枝杆菌、苏黎世放线菌、布鲁氏菌、奴卡菌、黑曲霉和马尔尼菲青霉菌等。
一名反复发热9天的男性患者就是质谱技术的受益患者之一。这名患者反复莫名原因高烧,体温最高时达40.3℃,蹊跷的是患者通常晚上发烧,白天体温又恢复正常,但同时伴乏力和出汗等症状。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淋巴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有6%,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达到16%,血清白蛋白38.1g/L,入院时即送检血培养。临床给予抗病毒阿昔洛韦治疗,治疗4天效果不理想,后增加抗激素药甲泼尼龙治疗,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此时微生物室血培养报阳,革兰染色涂片结果显示为细沙状革兰阴性杆菌,根据形态怀疑为布鲁氏菌。
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立即与感染科医生一起对患者进行再次问诊,查找流行病学史,得知其职业为烧烤店老板,前几天曾切过羊肉。血培养报阳后,质谱鉴定结果为布鲁氏菌。
检验结果让此前的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感染科医生更换抗生素,采用头孢曲松、多西环素和利福平联合用药,用此治疗方案后,患者体温逐渐下降,用药后第三天,体温恢复正常,往后再无发热,再次送检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如果根据细菌生化反应,使用传统细菌鉴定方案,此菌不能鉴定出来。本次质谱技术的使用,准确地鉴定出病原菌,找到了致病的真凶,提高了临床微生物的诊断能力。
同样受益的还有一名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女性患者。产科医生取伤口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第二天11:50分进行质谱鉴定,12:00鉴定结果即出为苏黎世放线菌,医生随后根据检验科用药建议,更换抗生素为克林霉素注射治疗,连用三天,后继续口服阿莫西林抗感染治疗,出院时伤口新鲜,已无分泌物,无异味,本次质谱技术的使用,从细菌培养到鉴定出结果发报告仅仅用了22小时,大大缩短了传统培养鉴定所需要时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质谱仪采用MALDI-TOF技术(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其原理是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共结晶薄膜,基质分子吸收能量与样品解吸附并使其电离;样品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加速飞过飞行管道,根据到达检测器的飞行时间不同而被检测;从而得到微生物核糖体蛋白质量指纹图谱,将其与数据库进行匹配得到鉴定结果。
传统的检测方法利用革兰染色和生化反应等从接种、转种到完成鉴定需要1-3天时间,而利用质谱技术仅需几分钟就可以获得鉴定结果,显著缩短TAT,满足临床对检验结果报告时间更“快”的要求。
另外,质谱仪IVD临床数据库包括1046种病原微生物:882种细菌、164种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其中细菌包括49种分支杆菌和15种诺卡菌,RUO科研数据库包括的病原微生物种类更多达到2043种,与此同时,数据库的菌种每年还在不断更新中;总之,质谱仪的使用,能够鉴定出比传统方法更多的菌种,满足临床对检验结果更“准确”的要求。
检验科微生物室拥有专业的技术队伍和先进的质谱技术平台,必将提升医院的临床微生物的诊断能力,从而为患者制定更优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和支持抗菌药物管理,为三甲医院创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