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杨红军 贺道华】5月13日,我院上演了一场惊险的挽救大脑的“速度与激情”大片:一老年男性,93岁,约6:40突发言语不清、右肢肢体无力、意识丧失。07:45送至我院急诊科就诊时,呼吸不畅,血氧低,急诊科紧急行气管插管术。
在此危机时刻,医务人员立即启动卒中中心的抢救程序—卒中绿色通道,我院守卫大脑的“快速反应部队”按照流程迅速而有效地反应:神经内科值班医生按照流程携带“溶栓包”奔往CT室,8:22明确急性脑梗塞,分秒不能耽误,在CT室就地行静脉溶栓,保卫大脑建立第一道防线,静脉溶栓开始后,立即为保卫大脑筹建第二道防线。静脉溶栓的同时,行头颈部CTA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动脉主干闭塞,静脉溶栓后效果不佳,怎么办?患者93岁高龄,病情重,手术风险大,重重困难考验着我们“快速反应部队”的战士们。
艺高人胆大!卒中中心贺道华主任凭着20多年练就的功夫,为了挽救患者,面对高龄、病情危重、静脉溶栓后出血风险较大等困难和压力,毅然决定介入手术——从脑动脉直接取出栓子。刻不容缓,9:20在介入室行股动脉穿穿刺,由于患者高龄、体弱,手术期间患者出现高血压、心律慢等危象,麻醉科彭永明主任沉着应战,为了避患者术后呼吸衰竭,与贺主任商议决定不行气管插管。但患者烦躁乱动,给已经复杂的取栓手术增添难度,术者和麻醉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保证患者手术安全,10:25堵塞血管初步开通,10:30取出血栓。术后患者出现心率缓慢,心律不齐,ICU组织精兵强将,精心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终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醒,瘫痪的肢体明显恢复,抢救成功,家属和大家如释重负,欢呼雀跃!
这支守卫大脑的“快速反应部队”是多学科和专业的“混成劲旅”,包括神经内科、急诊科、影像科、介入科、ICU等,卒中中心是多学科建设,也是“院长工程”,更是迎检“双三”的重点项目。经过实战的锤炼和建设,逐渐成熟,DNT时间和溶栓数量都进入深圳市前列,该高龄、危重中风患者的成功抢救反应了卒中中心高效严密的运作机制和高超成熟诊疗技术。
卒中中心的每个抢救环节环环相扣,分秒必争,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急性脑梗死有极高致残率与病死率,成为超越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一大杀手。缺血1分钟就会死亡190万个脑细胞,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通血管重建脑血流,从而更有效抢救半暗带,挽救缺血的脑组织,缩小梗死体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主要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术和动脉取栓术。静脉溶栓术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快速有效治疗方法,要求的技术设备简单、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但静脉溶栓对大血管再通率较低。动脉取栓术理论上不存在药物溶栓导致出血增加的风险,并且闭塞血管再通率高,且安全性高。
我院按这一要求,组建了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包括急诊科、神经内科、影像科、检验科、麻醉科、ICU、神经外科等科室,成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守护神。这一患者的抢救成功标志着我院救治急性脑卒中患者水平上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急诊取栓”是一种微创的急诊手术,于2015年被确定为一线治疗方案,是治疗脑内大动脉阻塞导致脑卒中的高效、安全治疗方法,可逆转长期瘫痪,并防止死亡,治疗方式是通过腿部或手部血管,微创穿刺,采取支架、导管、球囊来开通堵塞的动脉,从而恢复大脑血流,保护可挽救的脑组织免受永久性损伤。与时间赛跑的紧急治疗,可以在卒中症状出现后24小时内实施,经过急诊取栓,大多数符合条件的卒中患者能够减少长期瘫痪,并能够挽救生命。目球,在全球有数百万患者符合取栓,但没有接受急诊取栓的卒中患者。每年全约有1360万人患脑卒中,估计有500万脑卒中患者长期致残,其中300万符合急诊取栓,只有20万人接受了取栓治疗。因此,世界血管和介入病学学会将2021年5月15日定为首届“世界卒中取栓日”,以提高公众对“急诊取栓”手术治疗卒中的认识,并向全球发出行动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