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金勇】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名24岁颅内动静脉畸形伴发大量脑出血的患者实施了多技术联合下复合手术治疗,标志着我院对复杂脑血管畸形及大量脑出血的治疗水平上了新台阶。
4月下旬的一天,正值风华的“靓仔”小曾,在公司没有任何征兆下突然剧烈头痛瘫倒在地,随即就出现意识障碍。惊慌失措的同事们紧急呼叫120,把小曾送到我院急诊。行头颅CT检查发现,小曾颅内出血竟高达67ml,已经形成致命的脑疝。患者如此年轻且无高血压病史,出血量为何如此巨大?“事出反常必有妖”,神经外科张俊鑫医生紧急会诊后,考虑患者系脑内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的可能性极大。“时间就是大脑”,神经外科手术团队立即给予患者实施了显微脑内血肿清除术,及时阻击了死神的威胁。次日患者意识转为清醒,四肢活动正常。连夜从外地赶来的父母的心终于放下了。
但是术者鲁春鹤心里清楚:手术虽然将血肿彻底清除,患者的神经功能也得到了满意的保留,但是血肿区域并没有发现畸形血管团,这说明患者的病变深在并且复杂。脑动静脉畸形(AVM)又称脑血管瘤、血管性错构瘤及脑动静脉瘘,是一种先天性局部脑血管发育上的变异,临床上男女之比为2∶1。最多见于21~30岁之间,11~40岁占80%。常见症状为颅内出血、抽搐发作、神经功能障碍、智力减退、颅内杂音等。其中最危险的是颅内出血,如果小曾AVM再次破裂出血恐怕就不会这么幸运了。暂时的胜利不代表患者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被拆除。
于是神经外科团队又制定了复杂且精准的手术计划----DSA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行AVM栓塞术。对于该患隐匿深在复杂的AVM,血管内栓塞治疗相对便捷、微创,能够避免短期内二次开颅手术的打击。但是对血管内治疗的技术、材料、方式的要求甚高。距第一次显微手术两周后,患者进行了DSA全脑血管造影,造影结果显示小曾的AVM远比想象复杂,多支供血动脉从不同的角度进入畸形血管团,多个工作角度仔细分析,决定采取ONYX胶及弹簧圈复合闭塞供血动脉。手术成功,小曾颅内致命的“炸弹”被成功拆除 。
AVM罕见发病率约为动脉瘤的1/7-1/4,但治疗困难。是20岁以下脑血管病死亡率最高的第一位杀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完全消灭畸形血管团,防止出血并最大限度保存神经功能。位于皮层表浅非功能区的小AVM应首选显微外科手术。而位于脑中央区的小AVM可首选血管内治疗。体积中等大小的AVM可先行血管内栓塞,缩小病灶体积再行显微外科手术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最终完全消除畸形血管团。但对于弥漫、复杂、多个细小分支供血的幼稚型脑AVM的治疗方法、栓塞材料的研究多年以来一直是神经外科界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例AVM伴大量脑出血的病人的成功救治标志着我院神经外科多手段联合下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型AVM技术成熟,有能力更好地保护该类患者的生命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