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肿瘤科精准个体化靶向治疗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19日
  • 点击数:1,217

【通讯员:白伟】近日,肿瘤科收治了一名晚期肺癌女性患者林某,51岁,因“间断咳嗽、胸闷15天,加重伴气促3天”到我院胸外科就诊,肺CT提示:左侧胸腔大量积液,右肺多发小结节影,性质待定,建议进一步检查。

        胸水病理DNA倍体结果提示:肉眼观察送检(胸水)约有350ml,外观呈血性。镜下见大量散在的异型细胞,细胞核大深染,核浆比增大,考虑为恶性肿瘤细胞。放胸水后复查胸部考虑左肺下叶背段中央型肺癌,大小约9mm×41mm×59mm,并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双肺多发转移、左侧胸膜转移,左肺下叶癌性淋巴管炎可能;心包增厚,不除外转移;左侧胸腔积液较前明显减少、肺叶较前复张,左侧少许气胸,呈引流术后改变。

        12月初,科室为患者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取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左肺下叶背段)穿刺活检小标本,考虑非小细胞肺癌,倾向腺癌。胸外科积极行胸腔引流、抗炎及对症处置后,患者病情稳定,随后转入肿瘤科继续治疗。

        入院后完善颅脑磁共振平扫+增强,考虑双侧大、小脑半球弥漫性多发转移瘤,并左顶部脑膜转移。诊断为左肺腺癌伴胸膜及脑转移(IV期 T4N2M1)。入院后医生告诉患者家属,女性腺癌患者有50%基因突变可能,并安排组织基因检查,结果显示: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王利平主任考虑患者无症状脑转移,单基因突变,根据FLAURA最新研究数据,建议首选奥希替尼80mg/日靶向治疗。

202102191636171260.Jpeg

202102191636175292.Jpeg

        经过1个月治疗,患者胸闷气短、咳嗽及胸前壁疼痛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近期再次复查,脑部核磁共振提示脑转移病灶减少缩小。肺部病灶明显缩小,奥希替尼治疗效果显著。

        针对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物的出现使晚期肺癌的生存明显提高,成为慢性疾病。但靶向药物面临一代二代三代同堂的局面,如何合理选择药物,如何排兵布阵,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预后。不同突变类型,单基因突变,多基因突变选择药物会有所不同。用药方式不同,个体化精准药物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肿瘤科王利平主任医师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不断更新的治疗新进展,为患者制定及时准确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肿瘤科也将继续努力,为患者解忧,为科室增光彩,为医院创品牌。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