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晚上杨伯伯忽然喊着肚子好痛、痛到受不了了,女儿赶紧把他带到急诊室,检查之后才发现整个肚子里都是粪便,医生还说有些已经成了粪石了,追问之下才知道,杨伯伯排便不顺已经很久了,常常一两个礼拜才大一次…
介绍
便秘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它其实并非为一个疾病,而是一个症状。而虽然便秘在老年人较为常见,但不可视它为正常老化的过程。每个人排便的频率都不一样的,不是一定要一天一次才称为正常排便。有些人一天排便两次,有些人两天排便一次,这都可称为正常。那要怎么样算是有便秘呢?一般临床上最常使用的定义为一周解便小于三次。另外,有解便困难、解不干净、需用力解便、粪便过硬、甚至需要用手指头帮助清出肛门口的粪便,都可称为有便秘的症状。
临床症状
由于便秘是大肠功能或结构上出了问题,因此症状多为肠胃道症状。其实有许多人便秘但无症状,也有些人严重到肛门出血或恶心呕吐。常见的症状有: 一周解便小于三次
- 解便困难: 解不出来、解不干净、需用力解便
- 粪便型态过粗或过硬
- 感觉肛门口有阻塞
- 解便时有疼痛感
- 直肠肛门口出血
- 腹胀
- 恶心呕吐
- 腹痛
- 下背痛
病因
便秘往往是多个问题共同造成的,但可以大致分为原发性与次发性便秘。
一、原发性便秘,可分为三类:
- 正常通过型(功能性)便秘: 排便频率正常但解便困难。常因饮食摄取纤维不足、水分摄取过少、活动量不足、不良之排便习惯,所引起。
- 缓慢通过型便秘: 排便次数少。起因为肠子本身蠕动次数较少。
- 排出缓慢行便秘: 骨盆底或肛门拓约肌异常,常见于会阴手术后之患者或多产妇。
二、次发性便秘:原则上与疾病或药物有关:。
- 大肠肛门疾病/结构异常: 肛裂、肛门狭窄、痔疮、大肠狭窄、阻塞性大肠肿瘤、直肠脱垂或膨出、肠躁症、发炎性大肠疾病。
- 内分泌或代谢疾病: 糖尿病、高血钙、低血钾、低血镁、甲状腺机能低下、副甲状腺机能亢进、尿毒症。
- 神经系统疾病: 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巴金森氏症、脊随损伤或肿瘤、多发性硬化症。
- 肌肉系统病变: 淀粉样变性病、强质性肌肉失养症、硬皮病。
- 精神疾病: 忧郁症、焦虑症、厌食症、身体化疾病、失智症。
- 药物: 制酸剂(含铝或钙者)、抗胆碱激素性药物、抗痉挛药物、抗组织胺药物、抗巴金森氏症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断剂、钙片、利尿剂、铁骑、非类固醇抗发炎药、鸦片类止痛药、止泻剂、精神科用药。
危险因子
老化本身不导致便秘的产生,但是老化所伴随的多重疾病之发生与多重药物的使用却是便秘的危险因子。另外,咀嚼功能及味觉的退化,往往导致食物,尤其是膳食纤维与水分摄取不足。关节的退化与肌力的下降,甚至是本身带有的其他疾病,都可能导致行动力下降,甚至是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更可能进而造成不良的如厕习惯(如因无法去厕所,所以先憋着,久而久之就打乱正常排便反射)。以上问题都可能导致或加重便秘的情形。
并发症
太粗或太硬的粪便可能会导致排出时肛裂、肛门出血,或者痔疮的产生。而过多的粪便堆积在肠子内则可能造成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甚至胃口变差无法进食等不适。
诊断及检验检查
便秘的诊断是藉由临床症状搭配理学检查,尤其是腹部与肛门直肠的检查。当需要排除其他疾病时才会需要做相关的抽血与检查。常见的检验检查有;血球、血红素、生化检验、甲状腺功能、腹部X光、粪便检查、直肠镜、大肠镜等等。
治疗方法
如便秘为次发性的,则治疗原则为处理原本的疾病,或停止造成便秘的药物。而治疗原发性便秘最好的治疗方式则为非药物性治疗,也就是饮食、运动以及排便习惯的改变。药物应使用于处理急性且短暂得排便困难,或者保留到非药物性治疗没有效果时之慢性便秘所使用。切记,对泻剂过度依赖,也是加重便秘的原因之一。
一、非药物性治疗
- 排便训练: 尽量维持在固定时间解便的习惯,尤其在早上起床后或饭后15-30分钟内。排便的场所要兼具舒适与隐密。解便困难时可将身体向前倾,粪便会较容易排出。记得要尽量减少对泻剂的依赖,也不要常常抑制想排便的感觉,才不会影响排便反射。
- 饮食与水分: 膳食纤维的摄取可增加粪便的成形度,将水分吸入肠道,还可促进肠道蠕动,避免过硬的粪便堆积于肠道。常见的膳食纤维来源为蔬菜、水果、水果干、根茎类、五榖类食物。每日的纤维摄取量建议为20-30公克。充足的纤维也要搭配足够的水分。一般建议为1500-2000 cc的水分,但应该与医生讨论适合个人的饮水量。一天均衡的饮食可参考国民健康署的每日饮食指南。
- 增加活动量: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进肠胃蠕动。假如为长期使用轮椅或卧床者,也可藉由姿势的移动、简单的抬腿等运动,以及腹部按摩进肠蠕动。
二、药物治疗,可分为几大类药物,使用前宜寻求医师的协助挑选适合之用药:
- 容积性泻剂: 作用类似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量以及抓取水分入肠道内,使粪便较为松软、易排出,也可增加肠蠕动。使用时须增加水分摄取。
- 渗透性泻剂: 利用渗透压的差异,增加水份分泌入肠道。
- 刺激性泻剂: 刺激肠道的神经丛,来增加肠蠕动。
- 粪便软化剂: 增加水份分泌入肠道,同时帮助水份混入粪便中,达到软便的效果。
- 灌肠剂: 用于清除大肠末端及直肠内塞住的粪便。
- 促肠蠕动剂: 刺激肠道的神经丛,来增加肠蠕动。
- 胆碱药物: 用于三环类抗忧郁剂所引起之便秘。
预防
便秘的预防只要把握好几个简单的原则即可:
- 多摄取膳食纤维
- 多补充水分
- 多活动
-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 心情放轻松
什么时候该寻求医生的协助呢?
既然便秘似乎很常见、很普通,又往往可以靠自己生活习惯的改变而改善,那什么时候才是需要寻求医师协助得时候呢?
发现以下情形时,请记得要找医师喔:
- 已经使用数周的饮食生活习惯或泻剂改变却不见症状缓解
- 粪便有血
-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 肛门疼痛
- 恶心呕吐
- 严重的腹痛
- 细长如铅笔般形状的粪便
- 无法解释也非刻意的体重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