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我院肿瘤科成功救治危急重症患者,彰显专业实力
  •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24日
  • 点击数:124

【通讯员:钟新亮】春节前夕,我院肿瘤科成功挽救两名晚期肿瘤合并急性危重并发症患者,彰显了科室在危急重症救治上的专业能力与协作精神。

  51岁的冯女士(化名)在乳腺癌术后肝脏、骨多发转移内分泌治疗3年余,突然头痛剧烈、频繁呕吐,病情急转直下。肿瘤科迅速为其完善胸腹盆 CT 检查,结果显示肝脏及骨转移病灶稳定,脑部 MRI 平扫+增强也未见异常。在排除脑血管疾病及脑实质病变后,王利平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病史,高度怀疑脑膜转移。随后进行的腰穿+脑脊液检查,虽脑脊液压力高达300 mmH2O,但未检测到癌细胞。即便如此,依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王利平主任医师仍坚持脑膜转移的判断,治疗方面给予内分泌强化治疗。但3周后患者返院,症状未缓解。肿瘤科与影像科深入沟通后建议复查脑部MRI薄层扫描,发现脑表面弥漫性线条状T2-FLAIR高信号影,增强后呈线条状及小结节状强化,确诊为脑膜转移癌。

IMG_20250220_145246(1)_1740034999158

  为及时控制病情,我院肿瘤科迅速联合神经外科鲁春鹤主任,为患者实施OMMAYA泵植入术便于完成鞘内灌注化疗。尽管患者状态不佳,治疗风险高,但患者年轻不控制肿瘤病情只会继续恶化,面临生命危险。在家属理解并同意后,果断给予鞘内灌注化疗药物甲氨蝶呤,并联合可通过血脑屏障的静脉药物优替德龙进行治疗。化疗中患者出现感染,因提前准备得以控制。两个周期后,冯女士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视力和体力逐渐恢复,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得以与家人共度新春佳节,重新燃起对治疗的信心。

  与此同时,54岁的黄先生(化名)因 咳嗽、气促、乏力在外院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疑似肿瘤,遂转至我院肿瘤科。入院时,黄先生血氧饱和度仅92%,活动后降至88%肿瘤科迅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癌胚抗原高达393ng/ml。第一天CT检查提示左肺上叶舌段恶性肿瘤,伴肺内弥漫性转移,以及锁骨上、纵隔淋巴结、肾上腺和骨多发转移;第二天的脑部MRI检查进一步发现脑部多发转移。面对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第三天肿瘤科立即安排锁骨上淋巴结切取活检术。然而,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活动后降至80%,即便高流量吸氧也仅能维持在92%

  由于病理+基因检测结果至少需要2周时间,而患者病情发展迅猛,可能无法撑到结果出来。在此危急时刻,王利平主任医师凭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考虑患者影像特征符合肺腺癌伴肺内广泛转移,这种类型EGFR突变几率高。在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果断决定启用靶向药物 盲吃。奇迹发生了,仅一周时间,黄先生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显著改善96%。药物治疗近20天患者基因检测回报EGFR突变,符合初始判断。1月后复查肺部CT肿瘤明显缩小。患者及家属对我院肿瘤科团队的果断决策和高效救治感激不已,春节期间患者返回江西老家过年。

企业微信截图_20250217162451_1740034966845

       这两例成功救治的案例,是我院肿瘤科凭借扎实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经验与高效团队协作的成果。面对复杂多变的肿瘤病情,医师们精准判断,快速制定出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肿瘤危重症患者的治疗存在严格的时间限制,每一分每一秒都至关重要。一旦错过关键的时间窗,患者很可能就会失去宝贵的治疗机会。

       未来,我院肿瘤科将继续秉持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凭借专业优势与团队力量,为更多肿瘤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