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黄元韬、张新平】十一月,金秋送爽,硕果累累,中华医学会第31次放射学学术大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医学影像领域的精英学者,共同探讨放射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创新应用及未来趋势。
本次大会以“规范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旨在推动放射学技术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医疗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大会设置了丰富的议题,涵盖了放射学技术的各个层面,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临床实践应用,从影像技术的最新成果到未来发展趋势,全方位展示了放射学领域的繁荣景象。
在大会开幕式上,多位知名院士和行业领袖发表了精彩致辞,为大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不仅回顾了放射学领域的发展历程,更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和发展思路。
中华医学会第31次放射学学术大会开幕式
会议期间,与会者们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其中,影像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通过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与会者们共同探讨了如何进一步提升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同时,医工结合、人工智能等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成为了大会的亮点之一,为推动放射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学术研讨,大会还展示了放射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案例。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和科研机构展示了他们在放射学技术方面的创新成果,包括新型影像设备的研发、智能影像分析系统的应用等。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放射学技术领域的实力,也为与会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参考和启示。
在这场汇聚智慧火花与创新思维的盛宴中,张新平、陈民及黄元韬医生等作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的影像代表,在中华医学会第31次放射学学术大会上闪耀着属于南科大影像人的独特光芒。
我院影像科参会代表
本次大会,我院医学影像科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医学影像科骨肌及心脏大血管亚专业学组发表论文四篇,其中一篇被选为书面交流,两篇作为大会壁报展示,一篇进行大会发言。
大会录用阙永盛主任研究团队研究论文
张新平与黄元韬两位医生的研究成果分别被大会录用了一篇进行壁报展示。两位医生的研究内容分别探讨了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CMR-Feature Tracking)所得心肌应变参数对于急性心肌炎的联合诊断价值,以及结合深度学习模型为急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工具,有助于改善临床诊断流程,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及时的诊治。
张新平医生壁报交流证书
黄元韬医生壁报交流证书
与此同时,此外,我院医学影像科的陈民医生以其独到的研究视角和扎实的学术功底,积极参与并脱颖而出。她提交的英文演讲题目为《Fatty acids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bone marrow in the sacroiliac joints: an MRI test-retest repeatability study》,深入探讨了骶髂关节骨髓脂肪酸组成的MRI可重复性测试研究。陈民医生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先进的MRI技术对骶髂关节骨髓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精确分析,并评估了该方法的可重复性。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骶髂关节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还为医学影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其精彩的演讲和深刻的研究见解,赢得了现场专家学者们的阵阵掌声和高度评价,最终荣获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三等奖,为我院医学影像科赢得了荣誉。
陈民医生参加青年医师英文演讲比赛并荣获三等奖
一系列精彩绝伦的学术分享,犹如明灯照亮临床诊疗的航道,为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也如同一股清泉,为南科大医院影像科的蓬勃发展注入了盎然生机。在此次医学影像界的顶级盛会上,我院影像科的精英们积极投稿,广泛交流,以卓越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学术底蕴,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充分彰显了团队的非凡实力。
得益于“三名工程”的坚实后盾,南科大医院影像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朝着成为深圳市乃至全国影像诊断领域标杆的目标奋力迈进,矢志不渝地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守护每一份健康与希望。
本次年会的圆满落幕,不仅搭建了一座医学影像领域专家学者智慧碰撞、携手创新的桥梁,更是一次我国医学影像技术最新成果与显著进步的华丽展示。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相信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医学影像技术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