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隔离空间不隔离爱——儿科为南山区隔离患儿搭建起绿色诊疗通道
  •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7日
  • 点击数:987

      通讯员:高海英三月的深圳春暖花开,但新冠疫情的反弹却给这抹春光添上了一丝灰色,所有人的生活再次被疫情打乱,院儿科医学部紧随医院防控任务的调整步伐,积极主动参加各项战线防控工作。

根据南山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我院疫情防控任务随之不断调整、升级,从最初的设立隔离病区,到负责整个南山隔离区域病患的医治,抗疫任务越来越艰巨。这次奥蜜克戎毒株的肆掠使儿童患病率大幅增加到20%左右,呈家庭聚集发病的趋势,并据欧美报道有出现重症及危重症的风险,儿科面临艰巨的任务。随着抗疫的工作的不断细化,在医院各部门的统筹部署下,刚入职不久的儿科主任吴晓云抗疫重任,迅速融入科室工作,保障儿科在疫情防控和科室工作“两不误”,与余加林部长、李劲松主任、张利副主任及周海丽护士长共同商议人员安排,组织与抗疫相关的各种学习和培训,根据抗疫要求设置管控区门诊、管控区病房、发热门诊、封控病区等,各岗位保证24小时医生值守,成为“大闭环”中的“小闭环”,为整个南山区隔离患儿的有序诊疗和救治做好保障。

202203270925254353.Png

      同心抗疫中,科室团队齐心协力,迎难而上,王艳丽、刘春花医生是本轮隔离病区的主力队员,她们刚入职就面临南山区全员核酸检测任务,入职后一直工作在核酸采样一线当建立隔离病区需要派驻儿科医生的时候,她们又主动请缨进入隔离病区刘春花医生家中刚上初中的孩子无人照顾,但科室人员紧缺,她以科室大局为重,将孩子托付给了朋友照看,自己毅然进入了隔离病区。随着隔离病区的升级扩大二人又不惧风险进入高风险病区,她们充分考虑到封控区病区进出困难的特殊性,与每一需要就诊患儿的家长添加微信,无论是在病区或是在隔离酒店都24小时在线,解答家长的病情咨询,通过视频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指导家长护理及用药。她们专业的解答消除了家长的顾虑,细心的询问和温暖的安慰也传递了医务人员浓浓的爱,正所谓隔离空间不隔离爱,厚厚的防护服、口罩、面屏隔开了病毒,但隔不开医务人员对每一个患儿的关爱。 

202203270925267012.Jpeg

      3月18日艳丽医生接诊了一名10个月大有咳嗽、发热的密接患儿,初步评估后考虑为“急性喉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考虑到患儿年龄小病情随时可能出现变化,还不能排除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她及时添加了家长的微信,通过微信追踪孩子的病情当发现患儿病情有加重出现“喉梗阻、肺炎”的迹象时,她及时安排患儿住院治疗

3月20日患儿入住18楼病区,成为首例高风险病区儿科病人。入院后患儿反复高热、气促、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等检查均提示:重症肺炎、急性喉炎、II°喉梗阻,为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两位医生轮流值守密切观察,及时与科室二线医生团队进行视频会诊,研究治疗方案。随着氧疗、抗炎、抗感染及对症等一系列治疗的开展,患儿病情逐渐向好,待治愈出院。正是持续的病情追踪,及早发现了患儿的病情变化,为后续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202203270925267494.Jpeg

3月25日晚7点,隔离病区又接到封控区打来的急救电话,一名6岁的儿童异物卡喉需进行急救,值班医生立即报告二线医生,随即科主任请示医务部准备进行急诊手术,并第一时间与医学影像部沟通安排术前检查,同时做好消化内镜取异物的准备,提前为患儿打通了救治的绿色通道,有惊无险的是患儿转运过程中异物下移,影像学检查发现患儿胃内可见一硬币,无需急诊手术,后续可观察等待异物排出。

202203270925260941.Png

      科不仅有冲锋陷阵的“丽花”二人组,还有驻守门诊临床经验丰富的李迎春、王希凤、黄亮医生强强组合,24小时轮流驻守病房的吴瑕、何伟珍医生,有陈太兴、苏泽锋、马丽媛三位年轻医生组成的“扫楼”小分队,有在寒风中忍着涨奶仍坚持采样的哺乳期妈妈王娟娟,也有利用休息和下班时间坚持核酸采样的陈依、柳英燕、张月等护理天使团,有提前结束进修加入抗疫的宋永芳医生,不辞辛劳担任排班重任的赵仁海医生……每一个儿科人都以自己的使命担当扛起抗疫职责。

202203270925260149.Png

所有台前幕后、默默无闻的儿科人的共同努力保障了科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使隔离区域患儿就诊的每一个环节畅通无阻,用专业和爱筑起了南山区隔离患儿疾病诊疗和救治的绿色通道。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