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晓雯 陈勤玲】在春节这个千家万户团圆的日子里,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们一如既往地坚守在临床第一线,用自己的“敬业福”,换来千家万户的“健康福”。
大年初三,迎接新春、迎接新生命的喜庆氛围被一通急救电话打破。新生儿科又一次迎来了“生命保卫战”。晚上20:00手术室来电,一名孕32周的双胞胎妈妈即将剖宫产。放下电话,护士朱晓雯立即准备转运暖箱及抢救用品。而刚刚下班的护士刘念芸还没走到楼下,又立马返回科室参与抢救,直到危重新生儿转危为安。值班医生柴妍楠立即赶往手术室,备班时会菊主治医师接到电话也及时赶到医院参与抢救,产科的李景平主任、胡梦川副主任、莫迪雄医师、彭丹助产士,以及手术室的麻醉师毛芳医师和护士付雅莉、谢林池等都全力参与到抢救中。
双胞胎宝宝出生时,小宝全身青紫,情况危急。抢救团队立即给予呼吸球囊正压辅助呼吸,由于抢救及时,小宝自主呼吸心率恢复。随后,大小宝都立即转入新生儿室监护,经过及时的气管插管、气管内内注入肺表面活性剂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小宝原本苍白的皮肤逐渐红润起来,呼吸慢慢平稳,血氧饱和度也趋于正常。二线陈勤玲主任第一时间从家里赶往医院,组织抢救,直至凌晨小宝顺利置入脐静脉导管后,才离开病房。
新春佳节本来就是喜庆的日子,家中添丁更是喜上加喜;然而,对于少数家庭而言,喜事有时也会遭遇“急转弯”。新生儿科主任陈勤玲介绍,这对双胞胎是试管婴儿、珍贵儿,存在胎膜早破、脐带绕颈、且出生体重低,经过一系列的紧张抢救,目前病情稳定,我们帮助这对小宝宝打赢了生命中的第一场战斗。
大年初六,2021年11月30日出生时仅28周、体重只有900g的“手掌宝宝”也欢欢喜喜出院了!由于出生孕周小、体重低,各个脏器发育不成熟,让宝宝出生时呼吸费力、甚至伴有呼吸暂停,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通气,同时医护团队立即给她进行脐动脉、脐静脉置管,及时建立生命的绿色通道。出生后的第1周是早产宝宝最危险的时期,新生儿抢救小组每时每刻都保持着高度警惕,让这个“早到的天使”顺利地渡过了早期危险期,但到后期合并了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胆汁郁积症等,科室立即组织进行病例讨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度过难关。经过2个多月日日夜夜的精心医护,当初的“手掌宝宝”长到了2000克,而且每餐能咕咚咕咚地喝下30ml的奶,经过专业评估后,终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父母怀抱。
自从成立儿科医学部8个多月以来,余加林教授带领科室团队不断攻克临床难题,尤其是救治早产儿的能力大幅度提升,至今已收治1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全部存活且没有明显后遗症。极低出生体重儿即出生体重不足1500克(正常2500-3999克)的新生儿,一般是极度早产造成,由于各个器官系统都不成熟,病死率极高,该人群的救治水平是衡量该单位医护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2年的春节忙碌而充实,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在病房满床的情况下,在临床一线谱写着一首首救治进行曲,付出了辛劳,但无怨无悔。节日的氛围还未散去,新的征程已经到来,新生儿科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踏上守护母婴健康之路,面对万家灯火,欢歌笑颜,许下新年愿望:愿世间永无病痛,宝宝们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