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南山博士论坛:智能与数字外科技术引领发展,打造深圳南山创新“南科医模式”
  •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6日
  • 点击数:956

图片

论 坛

回 顾

第460期南山博士论坛于11月14日下午在南山区图书馆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副院长王林作为本期主讲嘉宾,以《智能与数字外科技术引领发展,打造深圳南山创新“南科医模式”》为题,聚焦智能与数字外科技术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揭开外科4.0时代技术的神秘面纱。

图片

外科4.0时代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智能与数字技术,包括医学3D打印,手术机器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可视化的全息影像技术,医疗大数据,远程医疗,5G医疗等等,以这些技术为代表的智能与数字技术将会开启全新的外科手术时代,即以个性化、精准化、远程化和微创化为特征的外科4.0时代。

图片

医学3D打印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3D打印是一种增材制造方法,可以快速成型任意结构,常见技术有光固化、多头喷射、熔融堆积、选择性激光烧结等。

器官模型

伤病畸形现出原形,可供医生360度观察。

图片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定向导板

借助规矩以成方圆,精确输送治疗物品。

图片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矫正支具

量体裁衣,个性化定制更为服帖。

图片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假体植入

充填组织缺损,恢复器官功能。

图片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图片

手术机器人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手术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软组织,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代表;一类是硬组织,以天玑机器人为代表。使用手术机器人可以增加精准度和安全性,减少对毗邻器官组织的损伤和干扰,显示医生肉眼无法看到的结构,完成医生徒手无法完成的操作。

机器人组成

以天机机器人为例,由三件组成。第一是大脑,控制平台,第二是眼睛,手术中的光学跟踪系统,第三是手臂,机械操作手臂。

操作过程

当一个病人呈现手术部位的时候,由外科医生判断控制平台上面的病变部位后发出指令,由机械手臂在光学系统控制下完成。

图片

可视化技术       图片来源:嘉宾分享PPT

混合现实技术(MR)利用CT/MRI扫描、三维扫描仪进行数据收集,经过高级医学影像工作站处理完成三维建模,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本地或远程传输,推送至显示设备,通过混合现实设备全息显示、全方位了解三维模型。

医患沟通

医生与病人各戴上眼镜,他们就看到了同一个占物理空间的,可自由放大缩小360度旋转,也能够把内部结构逐层显现出来的MR影像,利于医患沟通。

术前规划

有了混合现实技术,医生进行手术规划的能力,手术规划的准确性以及预判未来疗效的预见性,显然得到明显增强。

远程会诊

建立MR影像云,不管国内还是国外,MR云可以调取,可供两岸三地,大洋彼岸所有的医生共同会诊,甚至也可以由很远的医生远程指导。

图片

互动环节

现在每天上班都坐着,正着坐尾椎骨很疼,有什么改善的方法?

第一是跟坐姿或者是某些运动损伤有关的软组织损伤有关,有时候跟作息,刺激性食物都有一些相关性;第二种是有结构上的改变。最常见的肌肉老损,慢性损伤,通过休息、物理治疗或者用药可以控制,但如果长时间这样可以到医院去看。

数字医疗解决的方法,具体在老年人领域有怎样的应用?智能与数字医疗技术,在社区康复、居家康复领域有什么应用?

首先我们的个体化治疗,精准化治疗,微创化治疗理念可以通过智能与数字外科技术得到实现。正因为老年人的合并症多,对手术的安全性和微创性要求更高,像手术机器人更适合老年人;在智能与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可以考虑以一个医院为点,以周边数十家社康形成医养网络,把病人的健康状况通过增强现实的技术反馈给社区医生,实时传送监控,通过MR进行指导。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颈椎,腰椎各种问题,怎么做能够防止复发?

每周至少两次,每次至少半小时以上,匀速慢跑或者走路,这样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对于95%以上甚至更高一点比例的颈肩,腰腿方面的不舒服有很好的帮助。

图片

图片

现场观众提问

图片

王林老师与观众合影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