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余温尚未过去,暴晒后的很多寻常物品却成了隐秘杀手。近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收治一位特殊的患者,这位 76 岁的老人因好奇捡拾路上的金属瓶,不料瓶子因撞击炸裂,导致 " 引火烧身 "。经过医院急诊科、整形外科等多专科及时联合救治下,老人创面愈合情况良好,已顺利出院。
近日,深圳一名老人在路上散步,发现地上有一个金属瓶,在好奇心驱使下,他捡起了瓶子。不料,原本在老人手中的瓶子,不小心磕在石头上,因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瓶子瞬间炸裂,气体喷涌而出,瞬间燃烧起来。还没等老人反应过来,他身上多处着起了火。附近行人急忙寻找灭火器给老人灭火,可当火被扑灭时,老人身上已经多处被烧伤,路人赶紧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
接到急救任务后,南科大医院急诊科医生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做创面湿敷、补液、止痛等早期紧急处理,以减轻老人的疼痛,并将老人第一时间送回医院做进一步救治。经急诊科与整形外科专家检查与会诊,老人全身烧伤面积 18%,其中 II° 烧伤 16%、III° 烧伤 2%,创面主要位于头面部和右手,部分鼻毛也被烧焦,存在轻度吸入性损伤。胸片检查结果发现,老人的左侧第 8-10 肋腋段多发骨折。
▲整形科医护人员查房,讨论病情。
患者高龄加上烧伤面积达到 18%,有部分三度创面,且伴有呼吸道吸入伤,整形外科主任白晓东带领医生迅速开展补液抗休克、抗感染、抗应激、吸氧、呼吸道雾化等治疗,固定胸壁,防止肋骨骨折移位,时刻关注患者的各项指标,高度警惕静脉血栓等问题。
经过专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在第四天开始好转:面部肿胀开始消退,眼睛可以睁开了,饮食也正常了,体温也降至 37.5 ℃左右,脱离了危险期。经过多学科联合跟进,历经十天努力,老人左面部、颈部、胸上部、左上肢、左手等创面愈合情况良好。
白晓东表示,烧烫伤是整形与烧伤外科的常见情况,每年都会接待不同程度的烧烫伤患者前来就医。他提醒市民朋友,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对于一些高温下的不明液体和瓶罐尽量不要接触。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烧、烫伤紧急处理,白晓东建议,首先要迅速避开热、火源,火场中尽量避免喊叫,用湿毛巾保护口鼻。其次,要采取 " 冷疗 ",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处,或将伤处置于盛冷水的容器中浸泡,持续 30 分钟,以脱离冷源后疼痛已显著减轻为准。如果伤处覆盖有衣物,要将其剪开,以避免使皮肤的烫伤变重。如果较严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请专科医生进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创面不要用红药水、紫药水等有色药液,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也不要用碱面、酱酒、牙膏等乱敷,以免造成感染。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林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