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星、朱晓雯】8月22日,一名因“胎儿窘迫”紧急剖宫产出生的新生儿,生后出现呼吸困难,急请新生儿科医师会诊,因患儿病情危急立即转入新生儿科进行抢救。
转入新生儿科后,医务人员立即给予患儿心电监护、保暖、清理呼吸道、无创辅助通气、抗感染等治疗,但这些常规救治措施并没有使患儿呼吸困难得到明显改善,病情仍在继续加重,呼吸最快达90-100余次/分,三凹征显著,胸廓隆起。陈勤玲主任查看患儿后,果断指示:立即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等措施,并立即完善颅脑心脏彩超、床边胸片、复查血气分析、感染指标等。果不其然,患儿肺部病变持续加重,真相“浮出水面”,胸片提示:左侧肺部实变,右侧肺气肿合并气胸。而左右两肺的病变是相互矛盾的,病情十分危急、凶险,随时都可能威胁生命安全!眼看着这个幼小的脆弱的新生命,正在“鬼门关”前游荡,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新生儿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是一种来势凶险的疾病,大量气胸会压迫肺脏,引起呼吸功能障碍,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当纵膈受压时可引起静脉回流障碍和循环衰竭,严重者大静脉回流受压可引起心输出量降低,一旦发病,患儿通常会出现憋气、呼吸困难,重者引起缺氧窒息、休克等。此时,胸腔穿刺、闭式引流操作成为拯救这名患儿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外科操作。
经请示余加林部长,紧急邀请胸外科急会诊。当天值班医生杜同心医生对患儿病情进行了严谨的操作前分析,决定立即实行胸腔闭式引流解决气胸问题。胸腔穿刺不仅需要避开各种器官,更要“躲开”丰富的大小血管和蛛网一般的神经,何况穿刺对象是一名刚出生的新生儿,其操作难度与平常的成人操作相比,难度更是可想而知。但孩子不能等,病情不能等,时间就是生命!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杜同心医生胆大心细,耐心选好穿刺点,并消毒、穿刺、抽气,最终顺利放置了引流管,随着水封瓶里的气体不断冒出,右侧饱满的胸廓终于陷下来了,呼吸困难得到了进一步缓解。还有另一侧的肺实变需要解决,这个互为矛盾的病变使得临床治疗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此时如何调整呼吸机参数,即使得一侧肺部复张,又使得另一侧肺部气胸减轻,真是太难为临床医生了,患儿动脉血氧分压持续较低,二氧化碳分压持续走高达80.8mmHg,如何调整?
余加林部长全面指挥临床救治,胸外科边虹副主任亲自会诊并进行指导,蒋辉英护士长放弃休假、返回医院进行PICC置管,陈勤玲主任坚持守夜在病房并根据血气分析、胸片变化等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所有医护人员都日夜坚守着。然而患儿病情的凶险已超出想象,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立即调整治疗方案,在积极止血治疗的同时紧急联系输血,同时升级抗生素、改善微循环、加强营养支持,维持血压、血糖、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治疗措施。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经积极救治1周后,患儿气胸基本吸收,实变的肺也扩张了,呼吸困难明显好转,闭式引流管拔了,呼吸机顺利撤机,孩子目前自主呼吸也变得强而有力、规律而整齐!“小家伙,好样的!”每个医护人员都在心里为小宝宝的顽强而不放弃的信念点赞!
小宝宝终于迎来了喜悦的出院日,看着可爱健康活泼的宝贝,孩子的父母感到无比的感激与欣喜。“见到过孩子全身插着管子、生命垂危的画面后,短短一周后再看到她健康活泼可爱的模样后,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你们,你们不仅是孩子的救命恩人,也是我们全家人的救命恩人呐!”孩子的父母眼里噙着感激的热泪,发自肺腑的诉说着对医护人员的无限感恩。
随着三孩国家政策的开放,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多,随着三甲医院创建工作的推进,我院产科收治危重、高危产妇逐渐增多,新生儿科面对的压力及挑战更是倍增不少,但新生儿医护人员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危重症患儿,让这些危重症患儿可以留下来、治得好,家属满意,提高自身“软实力”,为医院“增量提质”舔砖加瓦,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