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多发伤“危机四伏”,早期救治是关键
  •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2日
  • 点击数:1,245

   【通讯员:邬宇娟、潘金鹏】一场新冠疫情打乱了许多人的计划,却没有阻扰急诊科前进的步伐。近来,我院急诊科抢救室接诊了多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经过急诊科医务人员早期紧急处理及我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的迅捷反应,团结协作,患者最终转危为安。

        青年女子10米高处坠落,联合救治转危为安

        11月,一名女性患者车某,33岁,因从10米高处坠落后由120送入急诊抢救室。入院时患者神志不清并出现失血性休克,初步诊断为腹腔实质性脏(肝脾)破裂出血。急诊外科医生及急诊科护士快速评估病情,在启动绿色通道和MDT机制的同时,实施容量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中毒、备血、完善术前准备等措施。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在普外科、骨外科、神经外科、ICU多科协作下,经绿色通道护送手术室行紧急手术治疗。

        老人被大货车撞伤,命悬一线

        2020年12月30日中午,患者王某,迎来了人生最艰难的一道生死关。60岁的王某,突发车祸由120紧急送入急诊抢救室。入院时患者呈昏迷状态,面色苍白,体温测不出,血压65/32mmHg,脉搏60次/分,呼吸8次/分,急诊外科医生与急诊科护士根据病史立即快速进行病情识别和评估,同时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和MDT机制。

        患者已处于重度失血性休克状态,命悬一线。急诊科医务人员快速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穿刺置管、多通道浅静脉置管后输血输液,实施容量复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以维持重要脏器的血供,同时行腹带骨盆外固定,完善相关检查等措施。在介入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多科协作下,救治过程有条不紊、争分夺秒,45分钟后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经再次评估病情后,患者被送入介入室行动脉栓塞术止血,后收入ICU进一步治疗。

        目前车某已康复出院,王某仍在我院接受治疗,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黄金一小时是多发伤救治的关键

        创伤是45岁以下青年人排在第一位的死因,全球每年因创伤死亡的人数超过500万。严重创伤有三个死亡高峰,其中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伤后1小时内,若能在这段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不仅能大幅度减少创伤患者的早期死亡,也能明显降低创伤后脓毒症和感染发生率,故被称为“黄金一小时”。

        近年来,在医院发展、创新的理念驱动下,在职能部门和其他学科的支持下,急诊科针对严重创伤、胸痛、卒中等各类急危重症的早期紧急救治开展了多次培训,力争做到院前急救与院内无缝衔接,同时与院内多学科部门紧密协作,以急诊科为平台,开展MDT和一体化综合救治,对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起到了积极作用。据统计,急诊科2020年共救治多发伤患者近50例,救治成功率达98%。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