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柴妍楠、朱晓雯】近日,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双胞胎“嘻嘻”和“哈哈”出院了,家属叶女士激动地来接宝宝出院,同时送来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锦旗,她要把这份心意送给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
怀孕生子本是合家欢庆的大喜事,然而对叶女士一家来说却是忧心忡忡。原本预产期为11月11日的双胞胎宝宝,因为胎膜早破而不得不在9月3日提前降生。这对胎龄刚满30周的小兄弟,出生体重均仅有2斤,胎膜早破引起的感染、极低出生体重以及多器官发育的不成熟,是早产儿死亡的最常见因素。为了迎接这对双胞胎,新生儿科医生早早就位,充分做好了出生后抢救的准备。“嘻嘻”和“哈哈”出生时全身皮肤薄的近乎透明,身长大小如成人手掌,大腿仅有成人小手指般粗细。出生时存在窒息,新生儿科医生第一时间进行了气管插管,在维持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转至新生儿科。
时间就是生命,准备就位的医护人员熟练给宝宝进行肺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上呼吸机,脐动静脉置管等抢救措施。随着药物从气管导管内缓慢滴入,两名小宝宝肤色转为红润,有自主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也正常了,医生和护士们稍稍松了一口气。可是20分钟后,小宝宝血氧饱和度出现下降,心率也在下降,在场主持抢救的陈主任当即指示,调整气管插管位置,在连接气囊下正压通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1、2、3—呼吸,1、2、3—呼吸……循环反复心肺复苏治疗,宝宝心率逐渐上升,血氧饱和度也在上升。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两个小宝宝的生命体征终于趋于平稳。
这对早产宝宝在新生儿科住院的50多天里,病情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全体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心。因呼吸中枢的调节异常,宝宝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和发绀,先后三次给予呼吸机通气抢救;因胃肠道功能尚未建立,宝宝们反复出现腹胀、血便,引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且极低出体重,使得他们生长发育落后,反复且严重贫血,甚至存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及视网膜发育不良等等,但重重难关在全体医护人员50多个昼夜的共同坚守下被一一克服。双胎宝宝从入院时胎龄30周达到出院时近37周,成功撤掉呼吸机并脱离吸氧;从完全靠静脉营养到后来每一餐都能自己吃奶;从入院时体重仅2斤到出院时体重已达4斤多,白白胖胖的萌宝“嘻嘻”和“哈哈”终于出院回家了。
“我都不敢想象,我的孩子能健康成长。真心谢谢我们的医生护士。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份工作,但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早产儿家庭,这是‘大恩大德’。”早产儿双胞胎的母亲叶女士对自己宝宝能闯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百感交集。“对于医生来说,接诊每个早产儿最开始都是在‘救命’,但在早产儿成长过程中,要过呼吸关、营养关、感染关……每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对他们的未来产生长远影响。”新生儿科陈主任在出院宣教时回应——“新生儿救治的难点在于不仅仅是“治标”,更多的是为他们建立适应的生存及生长环境,保证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
怀胎十月,每个按时降生的宝宝都是爸爸妈妈最好的礼物。听到婴儿来到人世间第一声啼哭是所有父母最幸福、激动的时刻。然而,因为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一些宝宝不得不提前降生到这个世界,他们在出生时就要经历严峻而危险的生存考验,而父母同样也会有更多的惊慌和焦虑。早产儿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在婴幼儿时期智力、体格发育和其他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新生儿科将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随访,改善其疾病的预后,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早产儿生存率越来越高,同样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责任也越来越大。母婴健康,是新生儿医护不懈的努力和追求。面对这些天使,所有的一切只是让他们都能得到最该赋予的爱与关怀。愿所有的小天使们,都能享受到最为充沛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