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险截肢竟是因左手“中风”?
谈到“中风”,往往我们会想到,脑中风,却没有想到,手脚也可能会“中风”。近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接诊一名老年男子,左手发生了急性“中风”,即左腋动脉和左肱动脉急性血栓栓塞,由于时间较久,险些截肢。南科大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唐俊主任团队绿色通道,紧急开展介入微创手术,顺利为其保肢。医生提醒,四肢急性动脉栓塞易被患者忽视,治疗不及时有很高的截肢风险,可以通过5P原则来识别。
男子左手急性“中风” 不及时救治有截瘫风险
6月5日上午,67岁的陈伯(化名)因为左手轻微运动之后,疼痛难忍,无法握拳。下午,在外院治疗后,陈伯的症状没有改善,于是儿子带着他,慕名转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骨科就诊。
谁料,骨科门诊的杜旺民医生一看:陈伯左肢已是偏瘫状态,左手已经发白,无法抬起动弹,只剩下几个手指可以活动,敏锐发现,患者可能并非骨头问题,而极有可能是发生急性血管供血问题。于是,绿色通道紧急为陈伯安排了血管彩超检查,经过检查,发现陈伯患的是“左腋动脉和左肱动脉急性血栓栓塞”,也就是左手已经出现了急性“中风”。于是紧急通知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会诊。
“这种肢体动脉栓塞事件发病急,4-8小时便会造成肢体不可逆损伤,患者情况危急,如果不及时救治,肢体急性缺血坏死,将面临截肢的危险”,我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唐俊主任说。
18个小时连续溶栓 介入微创术成功保肢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唐俊主任,会诊后,在急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开展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的微创介入手术。唐主任通过造影明确堵塞部位和范围后,微创置入溶栓导管。经过18个小时连续动脉内直接接触溶栓,陈伯左手的血栓才被全部溶解,左手远端血流也就随之恢复。术后,陈伯左手的皮肤温度变得暖和,脉搏逐渐恢复,成功保住了左胳膊。
唐俊主任说:“急性肢体缺血对肢体存活力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如不尽快开通堵塞的血管,则会出现肢体坏死截肢甚至生命危险。血管内直接溶栓治疗是急性动脉栓塞的微创治疗方法,能做到不动刀,恢复快等优点,是迅速改善缺血部位血流,避免肢体坏死、截肢的有效方法。”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作为该院危急重症医学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会处理急性出血、缺血以及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等急性危及患者生命的急症疾病。
看到自己被治好的左胳膊,陈伯感慨说:“现在我的坏手(左上肢)经过你们的治疗比好手(右上肢)还要好,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你们”。 守护了陈伯一个晚上的邵永杰医生说,陈伯还算幸运,左手虽然缺血已经超过了13小时,还是保住了。在临床中,他也接诊过,双下肢动脉栓塞超过24小时无及时救治最后不得不截肢的不幸患者。
治疗前
溶栓中
治疗后
紧记5P原则 识别手脚“中风”
左手运动后出现疼痛,无法握紧,以为是骨头受伤了,没想到是手“中风”了! 和陈伯一样有困惑的患者不在少数。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唐俊主任说,急性动脉栓塞发生,往往是因为心脏、近端动脉壁,或者其他来源的血栓栓子随动脉的血流冲入,栓塞血块堵塞远端直径较小的分支动脉,继而引起此动脉供血脏器或肢体的缺血性坏死。栓塞“血块”堵塞的位置,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脑部血管,也会发生在上下肢和身体内脏等处的血管。所以,一般而言,心律失常、房颤、动脉硬化等类型的患者都更容易发生急性动脉栓塞,早识别早就医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识别手脚“中风”呢?唐俊主任给了建议,急性动脉栓塞的患者,可以通过“5P”原则来进行判断:
1.无脉(Pulselessness):患者肢体的动脉搏动减退或消失
2.疼痛(Pain):患肢会发生急骤的剧烈疼痛
3.苍白 (Pall):患肢因供血不足会出现苍白、皮肤温度降低
4.感觉异常 (Paresthesia):肢体的感觉和皮肤的敏感度降低。
5.运动障碍(Paralysis):栓塞时间长,周围神经损害及肌组织的缺血坏死时,引起指、趾运动障碍,手、足下垂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