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我院多学科协作成功抢救一例“水中毒”危重患者
  •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7日
  • 点击数:16

【通讯员:潘英文】近日,我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及肾内科医疗团队凭借快速反应与精湛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因短时间内过量饮水引发严重电解质紊乱(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的年轻女性患者,再次彰显了我院处理急危重症的过硬实力。

IMG_20250626_130701_1750924460124

该患者因患尿路感染,为缓解症状,在极短时间内饮用了约3500毫升水。随后,她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并迅速发展至意识模糊、抽搐等危重症状,被紧急送入我院急诊科。接诊后,医疗团队迅速判断病情,高度怀疑为“急性稀释性低钠血症”(水中毒)。紧急血液检测证实了判断,患者血钠水平急剧降低,电解质严重紊乱,随时可能引发脑水肿、呼吸心跳骤停等致命风险。 重症医学科潘勇军主任结合临床值班人员意见,迅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医护团队严格遵循“限水、补钠、利尿”原则,精准调控高渗盐水输注速度,以极精细的速度和浓度,缓慢、安全地提升患者血钠水平,避免过快纠正带来的严重神经损伤风险,同时对症处理抽搐症状。

护理团队同样争分夺秒投入战斗,时刻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严格执行精细化液体管理;为预防并发症,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皮肤护理等操作;面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确保治疗方案及时有效调整。经过48小时的连续奋战,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与精准治疗下,患者血钠水平逐步回升至139mmol/L,意识转清醒,抽搐停止,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面对这种情况,专家提醒道,饮水并非越多越好,科学补水是关键!针对此病例,我院重症医学部潘勇军主任医师温馨提醒广大市民,“水中毒”可致命,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尤其是超过2000-3000毫升),超出肾脏排泄能力,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被急剧稀释,水分渗入细胞引发脑水肿等严重后果。“多喝水”不等于“一次性狂饮”,尿路感染患者的确需要增加饮水量,但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均匀分布在全天,每小时饮水不宜超过800毫升。要密切关注身体信号,当饮水后若出现头晕、恶心、乏力、肌肉抽搐或意识改变,务必立即停止饮水并尽快就医。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