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聚焦早产儿肺健康,我院BPD多学科会诊助力破解临床“棘手题”
  •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8日
  • 点击数:45

【通讯员:李惠玲】4月16日上午,我院新生儿科组织了一场聚焦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难题的多学科会诊。来自新生儿科、呼吸科、心内科、眼科、药剂科、营养科等多学科的会诊医师,针对BPD这一早产儿常见危重并发症展开深度探讨,共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跨学科协作破解临床诊疗难题,为提升患儿生存质量提供全新思路。

病例聚焦: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遭遇呼吸困境

本次会诊患儿为胎龄28周+1天、出生体重仅860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患儿生后因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接受机械通气、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治疗,后进展为重度BP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反复贫血,面临撤机困难、体重增长缓慢、喂养困难等挑战。新生儿科窦蕾主任医师介绍:"这类早产儿的肺部发育极不成熟,BP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都显著增高,而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早产儿常见严重并发症,救治难度极高。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救治。"

会诊现场,各学科专家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新生儿科提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优化呼吸机参数设置;呼吸科指出要注重贫血及心脏疾病对BPD影响;心内科强调针对性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应避免出现心力衰竭加剧原发病;药剂科为患儿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平衡疗效与副作用;眼科表示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更要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筛查;营养科及时调整患儿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高热卡摄入。

未命名

超低体重儿的BPD救治需打破学科壁垒,从‘保命’转向‘保生活质量’。多学科会诊模式正重塑BPD救治格局,成功为该早产儿制定最优治疗及随访方案,显著提升危重早产儿救治成功率,让早产儿不仅有生存机会,更能有尊严地成长,为早产儿护航全程生命健康。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