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吞咽障碍患者的福音!康复医学科吞咽评估、治疗一体化成效显著
  •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03日
  • 点击数:341

【通讯员:刘金 许映月】近日,53岁的邓女士因脑梗后无法说话和进食,来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经检查评估后被诊断为严重吞咽障碍。在我院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患者吞咽评估、治疗一体化成效显著,康复进展明显,医护人员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吞咽动作是一个十分精细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5对脑神经、多对脊神经以及30多块肌肉协同作用,共同完成这一动作。吞咽障碍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导致无法安全有效地将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重症肌无力、胃食管反流病、弥散性食管痉挛等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可导致多种危害,如误吸、窒息、肺炎、脱水、营养不良、心理和社会交往障碍。

近日53岁的邓女士两次脑梗后不会说话,也无法进食了,发病一个多月后仍需每天间歇置管三次鼻饲进食肠内营养液,每次300-350ml,饮水较少、自觉腹胀不适,近一周食欲下降,一日进食量减少了四分之一以上,患者家属非常担忧与焦急,希望解决难“咽”之隐,于是来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经主管医生许映月评估,患者吞咽障碍表现为口腔控制严重障碍,吞咽反射减弱、明显延迟,吞咽动作不充分、次数减少,涎液多不能控制从口角流出,属于重度吞咽障碍,于是科室给予患者完整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临床管理,包括筛查、评估及治疗。在科主任刘金副主任医师指导下,医护给予患者及家属间歇鼻胃管置管、饮食计划、膳食调配等饮食指导及营养指导,在住院第二天不再依赖肠内营养液供给。进行吞咽功能临床评价后,予患者口咽肌群感觉、运动刺激训练,吞咽反射刺激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

患者邓女士因口腔、面部肌肉功能失调及吞咽障碍,唾液不断分泌,又无法及时吞咽或吞咽不干净,易导致大量的唾液不受控制流出,影响了吞咽及言语康复训练,也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甚至可导致误吸引发肺炎,对此,康复医学科许映月主治医生通过在超声引导下精准找到患者双侧腮腺和下颌下腺,在局部多点进行注射肉毒毒素,通过A型肉毒毒素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抑制唾液腺局部胆碱能交感神经和节后神经的调控作用,有效减少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唾液分泌量,改善流涎症状。

下载 (18)

许映月主治医生为患者做超声引导下颌下腺下肉毒毒素注射

我院康复医学科许映月主治医生在中山三院进修回来后陆续开展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超声引导下精准双侧腮腺和下颌下腺肉毒毒素注射等评估与治疗,患者邓女士吞咽障碍明确、能配合检查、无检查禁忌症,为其与家属详细解释和沟通后,许映月医生为邓女士进行了吞咽造影检查,检查结果为口腔期吞咽障碍,经口进食稀流质、低稠度、中稠度、高稠度食物均无误吸,环咽肌开放正常。基于检查结果,患者经口进食有望了!

治疗师刘泽慧亦在中山三院进修回来后在入院的治疗方案基础上,调整增加了摄食训练,经训练每日可经口进食100ml/次,每日2-3次,患者康复进展明显,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

下载 (19)

 治疗师刘泽慧为患者做吞咽训练

吞咽障碍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质量,包括不同年龄组和疾病基础的患者。老年人中吞咽障碍发病率很高,特别是在长期护理机构中(65 岁以上的人为 30%-40%)。卒中急性期患者吞咽障碍的患病率约42%,脑干疾病患者患病率高达 80%,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的发病率也可高达70%-80%。吞咽障碍可导致误吸、肺炎、长期反复住院、死亡率增加等并发症。面对这种疾病,要对吞咽障碍病理机制特征的全面检测,以及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让吞咽评估的客观、详细、可视化。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康复医学科可为吞咽患者提供吞咽早期筛查、吞咽临床评估以及仪器可视化评估,可提供包括饮食干预、营养干预、康复训练、行为疗法、药物治疗、脑反射治疗、针刺、神经电刺激、食管上括约肌球囊扩张等多种康复治疗策略,致力于造福更多吞咽困难患者。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