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潘勇军】对于重症医学科来说,今年的除夕夜是一个特别的夜晚,两个病区灯火通明,病床上躺满了重症患者,各种监护及生命支持设备发出规律的滴滴声与刺耳的报警声,交互演奏着守护生命的交响乐,医生、护士都在忙碌着。这个夜晚,重症医学科潘勇军主任意外收到了一条感谢和新年祝福的短信,这条短信让潘主任近一个月来的艰辛与疲惫消失殆尽,他觉得这是除夕夜收到的最好礼物。祝福短信来自一名大白肺患者张先生(化名)家人。大年初一早交班时,潘主任向全科医护转达了张先生家人的感谢及祝福,大家深受鼓舞,甚至有人眼里含着激动的泪水。
患者张先生,12月18日出现发热,新冠病毒检测为阳性。在高热4天后开始呼吸困难,12月23日到我院住院治疗。入院仅一天时间,张先生的病情急剧加重,在平安夜当天转入重症医学科救治。救治团队立即给予张先生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此时,张先生病情极其严重,CT显示整个肺都变白,氧合指数很低,需要呼吸机给予100%纯氧才能维持氧饱和度接近正常范围。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张先生有严重的脊柱侧弯及胸廓畸形,肺的有效容积仅为正常人的一半,这给救治带来了很大困难,各项检测指标都不容乐观,救治成功的机会很渺茫。医生给予了Paxlovid抗病毒、地塞米松、托珠单抗等特效药治疗,但张先生的病情仍在进一步进展加重,家属几乎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和希望,每天焦虑地等在重症医学科大门外询问病情。潘主任耐心地向家属一遍一遍解释,告知疾病的发展过程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果患者可以度过危险期,白肺也可能逐步吸收,后期的感染风险及其他器官衰竭的风险都很大,但是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救治。
其实在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患者张先生只是“大白肺”病人之一,大部分病人病情危重。面对大量危重病人,重症医学科每天都会进行病情变化的分析及讨论,制定严谨的治疗方案。非常时期的重症医学科工作异常艰辛,医护人员经常加班到深夜,潘主任更是直接住到医院附近的隔离酒店,每晚工作到晚上10点才回酒店。也因为放心不下病人,潘主任经常深夜打电话到科室询问病人情况。护理团队也迎难而上,反复优化气道管理方案,做好细致的护理。张陵湘护士长发着高烧也没有离科休息,声音嘶哑到几乎发不出声音。所有人都在跟病魔赛跑。
住进重症医学科的第二周,张先生病情开始好转,在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的共同努力下,机械通气整整20天后,张先生终于拔除气管插管脱离了呼吸机。后又转到呼吸科进行治疗,在呼吸科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张先生在除夕当天康复出院。
12月中下旬,是社会面新冠重症患者的高峰期,重症医学科病床扩充到32张,是原有的床位数的两倍多,危重病人数量约为平时的4倍,工作量达到5倍以上。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都发着高烧坚持工作,医院给予的“关爱假”也不能保证休息,科室里感人的故事太多太多。一直到除夕夜晚,经过3个多星期的艰难奋战,很多新冠危重症患者病情好转后顺利转出重症监护科。张先生家属发来的感谢短信与新年祝福,就是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收到的最好礼物,同时也鼓舞着全体医务人员继续奋战在工作岗位,因为“争分夺秒救人治病”的初心永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