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余园 顾枭】近日,深圳两位癌症患者,通过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国际远程病例讨论,接受了中日两国多学科权威专家针对疑难诊断、精准治疗展开讨论交流,这种跨越时空万里的国际远程病例讨论便利将惠及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2月18日,肺癌患者李女士(化名)和甲状腺髓样癌患者陈先生(化名),通过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国际远程交流平台,得到来自日本九州大学病院多学科专家的病例讨论交流。本次讨论是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首次携手九州大学病院专家为癌症患者共研精准诊疗方案,不但打破了时间限制,跨越了空间距离,还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跨国界共享,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际医疗病例讨论服务。
下午14时,南科大医院远程会诊平台正在有序地调试设备。随着远程会诊平台的屏幕亮起,南科大医院与九州大学病院首例国际远程病例讨论正式开始。通过“5G+4K”超远距离影像实时交互传输,中日双方的交流画面流畅清晰。日本九州大学病院的专家,南科大医院脊柱外科、肿瘤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呼吸科、医学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始进入交流讨论。
51岁的李女士,原发性肺癌伴小脑、多发骨转移,目前使用的肺癌靶向新药普拉替尼有效,该药物是中国首个选择性RET抑制剂,在国内临床应用和管理经验仍较缺乏。全面优化肺癌治疗决策,如何更好提高生存率,是李女士以及治疗团队的迫切需求。
59岁的陈先生,确诊甲状腺癌骨转移2年,曾在香港和内地辗转诊疗。通过南方科技大学医院肿瘤科团队诊断,李先生是患上了有“癌症中的罕见病”之称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国内尚未有相应的治疗指南和确切的治疗方案。基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制定精准的后续诊疗方案。
据悉,九州大学病院为九州大学直属附属医院,是日本领先的医疗技术和牙科大学医院之一,其对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器官移植等方面的诊疗在日本乃至全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中日跨国远程讨论围绕患者的病情进行了长达2个小时的讨论交流,力求为患者寻求最佳获益的治疗方案。中日专家融汇交流不同治疗理念,双方在影像病理诊断、治疗方法手段以及技术标准把控等方面取得了共识,针对业界目前尚存争论的诊疗方法也分别提出建议和意见。
对日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将成为南科大医院的常规项目,在试运行阶段免费为有国际病例讨论需求的复杂疑难疾病患者提供服务。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平台为南科大医院开展疑难重症联合诊疗带来了新观点、新思路,是医院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途径。借助国际医疗的优质平台,率先在国际化进程上起跑加速,这也是医院在国内率先全职引进顶尖国际骨科团队之后的又一国际化“试金石”。
据南科大医院裴国献院长介绍,走差异性、国际化道路是医院的发展战略,通过这一战略,医院引进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前沿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学科带头人,为医院更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国际化医疗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医院正式启动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平台,提供世界先进医疗,引入全球医学界不同领域优势,搭建与国际优秀医疗专家沟通的桥梁,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让患者不出国门就能享受到国际上最新、最权威的医疗服务。除了与日本九州大学病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未来在医护人员培训、国际医疗人才引进等方面启动多项国际合作外,医院还将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洛杉矶西达赛奈医院等多所国际一流院校及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持与国际知名医学专家的联系与交流,建立国际远程会诊合作新平台。
在深圳,像李女士和陈先生这样的复杂、疑难、罕见疾病患者,均可通过南科大医院的国际远程病例讨论平台,实现国内外、多学科、多专家联合会诊,让患者得到最佳受益的权威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