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白伟】近日,我院正式成立消化道肿瘤中心,由肿瘤科、肛肠外科、肝胆胃肠外科、医学影像科、胸外科、血管与肿瘤介入科、消化内科、营养科等多学科共同组建。2021年1月25日上午,肿瘤科王利平副主任、消化道肿瘤中心主任杜长征、医政部蒋奕部长(影像专业)、病理科冉冬梅副主任就组织了对一例疑难病例进行了消化道肿瘤中心成立之后的首次MDT讨论分析。
59岁的张女士,因左半结肠癌术后(直乙交界处)1年余,发现肝多发转移入院,入院后肿瘤科完善了一系列检查,但是其中的一项检测结果引起了王利平副主任的注意。张女士的复查肠镜结果提示:右半结肠(升结肠近回盲瓣)可见一环1/2周肠壁肿物,表面覆污秽苔,有自发性渗血,周边堤样隆起,所见横结肠、降结肠及末端回肠粘膜光滑完整。钳取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这个结果打破了治疗团队开始认为的“结肠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的固有思维。王利平副主任细致地追溯患者病史了解到,张女士曾于2020年11月因大便带血住院,肠镜检查距肛门12cm处可见占位性病变,表面溃疡及水肿,肠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遂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直乙交界中分化腺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予卡培他滨单药化疗8周期,期间患者未规律复查肠镜。
此次张女士因为发现肝脏多发转移入院,左半结肠未见复发,却在升右半结肠发现“新家伙”,这一点引起了王利平副主任的兴趣。按初步分析,张女士极有可能是个“双原发的结肠癌”。既往结肠癌并不区分左半右半,但近些年随着对结肠癌的认识深入,发现左半右半由于起源,临床特点、疾病预后以及靶向药物治疗疗效的差异,在临床中大家都会区分左半右半,从而更好选择治疗策略。依托新成立的消化道肿瘤中心,王利平副主任组织了消化道肿瘤中心的第一例MDT讨论。
MDT多学科讨论会上,多学科团队从影像的怀疑,到肠镜的直观体现,再到病理的诊断金标准,结合肿瘤内科、肿瘤外科的临床经验分析,一致认为患者的肿瘤就是“双原发”,术前的肠镜不能通过,以及患者未行术后肠镜复查,使右半结肠隐藏的肿瘤有了生长时机,最后出现远处转移。张女士目前诊断为结肠癌肝转移明确,至于肝脏转移病灶是左半结肠还是右半结肠转移大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从临床特点及基因测序确定肝转移具体来源。至于治疗方面,王利平副主任认为,无论肝转移癌是来自左半还是右半,此患者遵循不可切除肠癌肝脏转移治疗策略,尽可能控制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张女士目前已成功完成第一阶段肿瘤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疗程,顺利出院。
以成立消化道肿瘤中心为契机,肿瘤科积极响应,为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优质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让科室年轻医生通过MDT多学科讨论学习,不断拓展临床诊疗思路。
肿瘤科自2020年9月开科以来,开展早交班后常规10-20分钟业务学习,核心制度学习,每周小讲课汇报,疑难病例讨论及多次组织MDT讨论,积极倡导肿瘤规范化治疗,让肿瘤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模式。肿瘤科自开科后业务不断增长,科室现有的4名年轻医生在主任带动下临床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消化道肿瘤中心的成立,也为我院消化道肿瘤诊疗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极佳的平台,通过多学科打造强有力的诊疗团队支撑,为大湾区的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优质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