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的时间刻度。奋斗的征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如新年的钟声,永远是下一次出发的号角。当我们还来不及停下“疫”路前行的脚步,2021年已经呼啸而来。此时此刻,我们满怀期冀与憧憬,迎接新年第一缕晨曦刺破苍穹,守候着温暖的阳光洒满身后的石鼓山。
在辞旧迎新、继往开来之际,谨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向全体南科医人及家属表示由衷的谢忱!向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节日的问候!向信任并见证医院发展的广大患者及家属深表感恩!向所有关心、支持南科医建设与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致以新年的祝福!
过去的一年,我们以“战疫,2020”开篇,在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医院发展“双胜利”的路上留下坚实的脚步。
南科医战疫答卷上,党员干部演绎的是“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初心使命;驰援市三院的先锋突击队员写下的是“疫情不退,我不退”的铮铮誓言;发热门诊集结的是“我请战”的拳拳之心;检验人揭秘的是“攻坚克难、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担当;隔离酒店和社区防控“白衣天团”书写的是“穿行大街小巷,隔离病毒”的勇气;还有奋战在各个岗位的南科医人选择的是“不能并肩逆行,就做身后的光”的坚守奉献。南科医人在每个岗位每个角落扛起守护生命的重任,用温暖大爱托起了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正是每一个普通的南科医人对岗位、对职责、对事业的执著,守护着岁月静好,也成就了南科医。困境与挑战也让南科医重燃激情。
这一年,医院更名“南方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力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开启发展新征程。“创新南科医”落地见效。创新推出“3P3S”理念,打造以“理念文化、管理机制、机构设置、绩效管理、技术建设”五大创新为核心的“南科医模式”,模式经验获央视专题报道。
这一年,“卓越南科医”捷报频传。由裴国献院长领衔的“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次在国际期刊发表高影响因子论文;智能与数字外科技术临床运用优势更加凸显。骨科医学部率先实现在华南地区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骨科手术突破百台;神经内科在深率先开展机器人和3D打印导航技术应用于疼痛介入手术。静配中心获批广东省首批、深圳市首家“静配药师培训基地”。
这一年,“精益南科医”卓有成效。来自全国各地知名医院的39位学科带头人、137名博硕人才,汇聚成强大的新生力量。整体引进国内专科排名前列的血液内科团队,守护血液病儿童“跨越3000公里”的希冀。中国台湾管理团队加盟,融合海峡两岸优势,推动绩效管理、质量管理、病人关爱快步向前。
这一年,“未来南科医”更加清晰。承载着几代南科医人“三甲梦想”的二期外科综合大楼开工奠基。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石鼓山连廊的设想正在“变现”,将全力打造国内首家健康主题公园。
一个个激情定格,都是南科医人一脉相传的价值追寻,是南科医人用奋斗演绎的辉煌印记,也是南科医人用初心汇聚的荣光!你虽在勋章之外,却在故事之中。为此,我要向所有的南科医人,再次表示由衷的祝福和衷心的感谢!
2021,我们将进一步把握好时与势,主动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勇立湾区潮头,在“十四五规划”启航之年,变“创建三甲”“绩效管理年”的宏大蓝图为具体行动,以党建引领,坚定“提质升级”,把更多的目光锁定到优势学科建设,打造新的南科医高度。
2021,我们将进一步统筹好质与量,把更多的智慧贡献到探索创新诊疗技术和服务模式,加速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双提升,搭建科研教学创新平台等工作,打造留人留心的“新高地”,沉淀新的南科医深度。
2021我们将进一步协调好内与外,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智慧医院建设和人文医院建设,聚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让市民就医“获得感”成色更足,“安全感”更有保障,传递更加有质感的南科医温度。
2021,我们将以更高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担当,更有力的防控措施,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任务中,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紧密团结在一起,进一步彰显南科医抗疫力量。
《医路向前》再次唱响,致敬奔跑追梦的踏石有痕,凝聚开启未来的磅礴伟力!
让我们拥抱2021,奋斗筑梦2021!
党委书记:胡亦农 院长:裴国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