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可能很多人都有过,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大便淤积肠道过多过久,会变硬成“粪石”,造成肠道梗阻,出现便血、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近期,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接诊到一位特殊的65岁女性患者,便秘30余年,淤积在肠道的大便排出多达10多斤,有的已经坚硬如石,导致了动脉性出血,病情危急,最后在多学科及时联合救治下才转危为安。
老奶奶血便不止 “粪石”挤破肠道小动脉
这个国庆假期,对于深圳陈奶奶而言,是不同寻常的,她没有想到,便秘30年的老毛病让自己在鬼门关走一遭。陈奶奶因慢性病长期卧床,10月一天凌晨三四点,还躺在床上睡觉,她迷糊中就感觉自己拉了大便,而且仔细一看,竟然大便有血。家人带着她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科立即进行CT检查,并请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会诊。
从办理入院,陈奶奶过一会拉一次血便,止不住,还拉出了像“石头”一样的硬块。唐俊主任团队诊断为动脉型出血,有介入治疗的指症,必须开展急诊介入手术。快速做好备血、备皮等一系列术前准备。此时陈奶奶仍然不停排血便,唐主任一边快速补液扩容,一边紧张又细心地对她的腹腔几条主要的供血动脉行造影检查:第一根血管没发现异常、第二根也无异常,在对第三根血管造影后,终于发现异常出血点。正准备超选择出血动脉栓塞出血点时,患者突然出现神志淡漠、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休克表现。“心电监护提示血压65/42mmHg,心率168次/分,血氧饱和度50%……”快速抢救,迅速组织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联合组织救治,与死神抢跑。最后介入医生在争取来的数分钟内用微导管超选择出血动脉进行了栓塞。手术成功,患者便血止住了。
便秘30多年,淤积肠道大便多达10多斤
虽然止住了血,但是复查CT,让医生们都大跌眼镜。虽然前面患者已经拉出了很多血便,但是通过片子,医生发现患者的肠道里还是一肚子的大便啊!原来,大便将陈奶奶的肠道堵塞增扩12CM,从片子可见子宫、膀胱也被淤积粪便的肠道挤压变形移位了。
经过详细问诊,才知道陈奶奶便秘病史近30年,但是从没找消化科医生看过,都是自己买药吃。国产的、进口的都用过,近几年又患上了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服用的药物也有便秘的副作用,只能靠开塞露刺激后才能排出大便。虽然家属反馈陈奶奶每天都有大便,但是排出量特别少。多年下来,大便因此慢慢淤积在肠道了。
南科大医院消化内科为了给患者做肠道准备,通便药、灌肠、开塞露全用上了,但每天排出的大便却不多。消化内镜医生只能化身“掏粪工”,顶着粪便的压力用镜子做进去瞧个究竟了,肠镜刚进去就被粪便挡住了视野,排便效果不佳原来就是被鹅蛋大的粪块堵住了。最后,在医护和家属的辅助下,患者排出鹅蛋大小的粪块。“陈奶奶是慢性便秘,排出的粪块正是长期堆积在肠管内的粪便,因为水分被逐渐吸收,形成了坚硬如石头的粪块。”消化内科罗鹏主任说。
按照这种坚硬程度,这些粪块在肠道里待的时间,也许有几年了!消化内科给予对症治疗之后,陈奶奶才将粪块一个个逐渐排出来,先后排出了十几斤的大便。
排便之后,患者腹部明显变柔软、变凹陷,陈奶奶也轻松了!第二次肠镜检查时,发现患者肠腔内比较干净,术中发现一枚息肉,内镜下直接切除。术后病理回报的是一种癌前病变,还好不是癌!
转入介入室,准备手术抢救患者
每周排便少于3次是便秘 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22%
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是便秘的表现。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就属于便秘。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 4% ~ 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可分为功能性便秘和疾病导致的便秘。
结肠肿瘤、憩室、肠腔狭窄或梗阻、痔疮、肛裂、肛周脓肿和瘘管等肠道疾病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病、脑血管疾病、认知障碍或痴呆、帕金森病等其他系统的疾病均可能引起便秘。另外,一些抗抑郁药、部分降压药、安眠药、钙剂、止痛药、止泻药也会出现便秘的副作用。
但是南科大医院消化内科罗鹏主任指出:“不是一出现便秘就一定患上某种疾病,其实大部分患者为功能性便秘,功能性便秘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老年人要关注习惯性便秘,粪便嵌顿、粪石形成,会使肠道扩张,严重时可以压迫肠道管壁,导致缺血性感染并可能出现肠道大出血。 ”
如何判断是功能性便秘还是疾病导致的便秘?可以到消化内科规范就诊,进行抽血化验、粪便常规检查及肠镜检查,排除了器质性便秘后,针对功能性便秘进行治疗。对于某些市场上售卖的清肠茶内可能包含导致肠粘膜损伤的成分,医生也建议最好不要长期应用,关键还是要到正规医院规范就诊。
编辑 关越
(作者:读特记者 罗立兰 通讯员 黄贤君 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