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肖敏】近日,我院血管与肿瘤介入科成功完成一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成功取出病理组织,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
患者为一老年女性,因“腹痛伴身目黄染10余天”入院。自诉10天前出现阵发性上腹痛刺痛、胀痛,伴恶心、呕吐以进食后明显,并且全身皮肤泛黄,来我院就诊治疗。
入院后行MRI和CT检查,显示胆总管胰头段完全堵塞,高度怀疑胆总管或胰腺肿瘤堵塞导致。因为病变小,直径不超过1.5公分,且位置较深,周围满布重要血管和胃肠道,要取病理明确病因非常棘手。如果不解除胆道梗阻,身体不能马上排除“毒素”,病人可能进一步加重导致感染性休克和肝性脑病,因此胆道引流迫在眉睫。血管与肿瘤科团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际情况,当天下午在急诊给病人经DSA引导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外引流术,将梗阻多日的胆汁排出体外,达到控制感染,避免肝功能损害的目的。
术后一周,患者黄疸消退,胆管回缩到正常形态,肿瘤介入科再为患者打通闭塞胆总管段,恢复正常生理腔道引流,并顺利取得恶性肿瘤细胞。经过治疗后,病人恢复正常状态顺利出院。
为了解患者梗阻性质,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治疗,为患者行手术置入胆道刷,刷取胆道闭塞段组织送检,找到恶性肿瘤细胞。行胆道引流术临床目的有:无外科手术指征的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及支架植入术可用于缓解患者继发于梗阻的临床症状,包括胆管炎、皮肤瘙痒、恶心及食欲减退等;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为后续化疗药物的应用创造条件;控制胆道感染、改善肝功能及机体状况,为外科切除肿瘤创造条件;除引流和支架植入外,经皮穿刺可为肿瘤活组织检查、放射性粒子放疗等提供治疗通道;恶性胆道梗阻外科术后再次出现胆道梗阻时的处理;良性梗阻性黄疸,胆道引流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黄疸及胆道感染,为后续手术或取石等治疗进行准备;胆瘘,可通过置管引流促进瘘口愈合。
血管与肿瘤介入科主要解决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胆汁淤积,对无法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及胆道支架植入术是缓解黄疸的有效手段。目前,PTCD及支架植入术已成为梗阻性黄疸的重要减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