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佳颖] 近日,我院麻醉科成功为一名体重达270斤、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进行了麻醉。
该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行腔镜阑尾切除术。接到通知后,麻醉科医生立即投入麻醉前准备工作,首先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换算标准体重约为100公斤(肥胖患者麻醉药用量按照准体重计算),其次准备可视喉镜等清醒气管插管准备。
很快患者被送入手术室,血压188/114mmHg、心率124次/分。困难气道评估分级4级(最高级),预判为困难气道,麻醉医生立即向彭永明主任汇报情况。经过现场讨论决定行保留自主呼吸局部麻醉下气管内插管,同时科内多位医生前来协助。
雾化吸入局麻药15分钟,在给予少量麻醉镇静药,用可视喉镜试探性暴露患者的会厌及声门,由于表麻充分,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现暴露良好,确定全麻气管插管可行,为减少病人插管时的痛苦,改为全麻,用药后,气管插管成功。因为没有足够的此类重体重病人呼吸参数的设置经验,根据血氧饱和度、气道压的大小,逐步增加潮气量的数据,最终气腹前潮气量设置达到1300ml(正常人400-550ml),几乎达到麻醉机的极限值。
麻醉诱导完成后,手术开始,如此肥胖的患者,手术也同样是一次挑战。由于患者腹壁较厚,腔镜钻孔穿刺针勉强能进入腹腔,手术视野暴露困难,气腹后,病人的气道压从30mmHg升高到40mmHg,潮气量因气道压过高而达不到预设置,患者的血压波动大,加之术中要求头低位,由于腹压及脏器对胸腔压力的增强,潮气量再次下降至400ml,血氧降至90%,通过采取提升给气的压力值,病人情况有所改善。陈国斌主任凭着娴熟的技术和麻醉医生的默契搭档,手术在1小时内完成。进入麻醉苏醒阶段,病人平静醒来,意识完全清楚后,拔出气管导管,安全送回病房继续治疗。
对于这个重度肥胖的患者,该手术的主要风险在于麻醉。参考2017版《麻醉共识》的数据,该患者的OS-MRS(减肥手术死亡风险分层 )分层评分为B级2分,麻醉手术死亡风险为1.1%-1.5%,属于中高度风险。麻醉的风险除了与手术因素有关外,还受病人的身体状况的影响,如年龄,多系统内科病变等,而此病人如此肥胖,用药量、呼吸参数不能以体重计算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气道管理困难难以预料。此次麻醉的成功开展,为麻醉科今后在肥胖病人的麻醉的开展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实战经验。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麻醉科为了适应各外科的业务发展需求,着手加强自身业务技术水平的提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已开展了多项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小儿麻醉、老年人麻醉(最大年龄已达到91岁)等。在取得成绩的同时,麻醉科全体人员也清醒地认识到:麻醉的风险无处不在,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技术的提高,操作的精准,病情变化的认真观察才能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