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清明小长假结束后的第一天,回到工作岗位,临时决定跟随单位同事下乡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组团结亲活动。
满怀着期待,冒着寒风“大雨”前往伽师县的一个小乡村。喀什是一个干旱地区,这里的雨跟南方的雨无法相提并论,这里的大雨其实仅相当于深圳的小雨吧。之所以称其为“大雨”,是因为我们在车上听当地的同事说喀什近十年来都没有下过这么大、持续时间这么长的雨。喀什的下雨天,街头见不到有人打伞,大家从雨中走过,并不介意雨滴,因为喀什的雨很小,历时也很短。
一路奔波,历经2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了伽师县的这个小乡村。我们先到村委考察当地卫生站的医疗情况,极为简单,但也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只是没有抢救的设备。参观指导结束后,我们就开始进行对接结亲,逐家逐户进行走访。我跟随当地陈医生走访了她的结亲家庭。一路泥泞,穿过泥巴砖搭建的土房子,我们到达了第一户对接结亲家庭。
农民家里有个小院子,典型的维族泥巴房子,在新疆,维族农民的房屋大都是泥土砖墙,泥土屋顶,这种房子冬暖夏凉。下雨对农民来说喜忧参半,喜是久旱逢甘霖,忧是房子漏水,长时间下雨可能会让房子塌陷。
穿过大门走进院子,有一间政府改造过的安居房,也已年久失修,这次的“大雨”,使得房顶漏水,屋里正放着两个水桶接水,屋里的水滴竟比外面还大!昏暗的屋里只有一张炕床,大概可以容纳四五个人一起睡觉,也许他们全家人都挤在这张炕床上,炕床铺着毯子,毯子早已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房间充斥着一股说不清楚是羊膻味还是其他味道。有两个小孙子在床上,嘴里嚼着馕,茫然地看着我们。旁边坐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家,留着白花花的大胡子,看到我们进来,用维语跟我们交谈,通过旁边的翻译我们了解到,老人的两个儿子都不在家,家里没有劳动力,老人家腿脚行动不便(据说是二级伤残),还要养着两个娃,春天播种,秋天收庄稼都没有人帮忙啊!
家里唯一能看到干净的地方是一张小神台,神台上摆着着习近平主席看望维族人民的大照片,看得出来是经常擦过的,照片上面没有任何积灰!眼前的画面令人有些不忍直视,再看看爷孙三个,心里一阵难受。没想到竟然还有这么贫穷的!摸摸自己口袋里带的零花钱,都给了他,也是当时我唯一能做的了。
同行的维族同事说,在新疆类似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所以,新疆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必须要坚持下去,让更多的有心人来帮助有需要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