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呵护生命 守护健康的使者——记区十佳护士阳莉萍
  •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
  • 点击数:2,307

[通讯员 汪艳、蒋巧丽]阳莉萍是西丽人民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自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在护理岗位上默默地奉献了二十余载。

当初她选择这一行业,只是懵懵懂懂地喜欢那白衣天使的圣洁,而在二十年的工作实践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生死相托,责任千钧”的道理,把病人的康复当成人生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着南丁格尔的誓言,将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把病人至上、服务至上作为天职。坚守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信念,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手术室工作任务繁重,除了常规手术安排外,还有大量的急诊手术,工作中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腰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甚至有时会通宵达旦地忙碌。一天下班阳莉萍回到家,还没换鞋就接到夜班同事打来电话:“有一个宫外孕大出血的病人马上要进手术室,请参与抢救!”她深知情况紧迫,来不及喝口水马上从家飞奔到大学城分部手术室,平时上班需要走20分钟左右的路程,那天她百米冲刺只用了8分钟,来不及停顿片刻就立刻投入到紧急抢救中了,经过全体医务人员的努力,宫外孕大出血病人得救了。刚走出手术室的门,病人家属扑通就跪下了,对她们千恩万谢。那一刻,她更坚信“生死相托,责任千钧”不仅是誓言,更是责任。信任、责任,一字之差,却将医患之间的感情紧紧相系,病人痊愈后还特意写来感谢信:“你没有绚丽的色彩,只有一颗纯净的守护生命的天使之心;你没有雍容的外貌,只有一抹永不知疲倦的奔忙之影。”

一个夜班,阳莉萍做完5台手术已经到了凌晨5点半,送完了手术病人正准备歇一会,这时候产科一个紧急电话:“马上抢救一个胎儿极度窘迫的产妇准备行剖宫产术!”她来不及休息又投入下一场抢救中,产妇顺利产下了一个新的生命,送产妇回到病房的时候已经天色大亮了。手术中虽然大家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但是托起呱呱啼哭的新生儿是她最幸福的时刻。当病人家属感谢她时,她微笑着说:“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此时,她感觉到所有的疲惫都化为欣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工作二十几年,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病人、什么样的情况,她都满怀热忱、耐心细致地处理各种问题,给病人以鼓励,视病人为亲人。她常和同事们分享: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热心、细心,对病人乃至他们的家属是多么重要,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对增强病人战胜病痛的信心又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抢救了病人,也同时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希望。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在全院的不断推进和深入,优服也延伸到了手术室,渗透到了术前、术中、术后的每个环节。手术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服务。术前她都会到病房访视病人,和蔼可亲地与病人沟通,耐心讲解术前留置胃管、尿管、禁食、禁饮的时间和重要性,对病人提出的各种疑问耐心解答,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主动配合。在做好护理工作的同时,她还十分注重心理护理,对患者总有一份更多的关爱和细心,轻柔的动作,平和的言语,体贴的问候,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手术环境,尽量稳定病人的情绪,使他们消除顾虑,对手术充满信心。

当然,护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仅有热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才能应对广泛又不可预知的急诊急救。她把提高专业理论和技能作为自己的目标,刻苦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除了钻研专业的护理书籍,她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虚心请教,撰写多篇论文发表于《当代医学》。凭着她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使她迅速由一名普通护士成长为手术室的技术骨干。随着医院的发展,手术室也不断补充新的护理人员,看到她们,阳莉萍就想到了当初的自己,她热心地帮她们熟悉工作,把自己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们,把传授经验、授课成为了她的另一份责任,使她们尽快提高,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以过硬的技术服务患者。怀着对护理工作的无限热爱,她用青春和热血履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

二十余年的辛勤工作,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不知道抢救过多少个病人,但她知道,她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必须对她的选择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二十年来,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服务员工”、“南山区优秀护士”、2012年又被评为“南山区卫人局十佳护理工作者”和“西丽人民医院十佳员工”。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任重道远,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护理工作者,她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她将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投入到钟爱的护理事业中,她在平凡中默默地奉献,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也用自己的爱心让优质护理服务之花更加绚烂!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