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版 员工版 英文版
超声科成功运用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技术,快速为肠套叠患儿解除病痛
  •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8日
  • 点击数:430

     【通讯员:刘翠云】祖国华诞之际,医务人员们坚守岗位,践行初心,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10月3日上午,我院超声科成功运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技术,为一名肠套叠患儿解除了病痛,彰显了医院在小儿急腹症治疗方面的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

这名患儿,是一位3岁男孩,因阵发性哭闹、腹痛2天等症状入院,刘翠云医生检查中见:右上腹中等回声团块,横切面呈“同心圆”征(图1),大小约32x30mm,纵切面呈“套筒”征(图2,长度约40mm,内可见淋巴结回及阑尾回声,脂肪内核厚度约13mm,鞘壁厚度约8mm(正常〈5mm),脂肪内核厚度/鞘壁厚度>1.0。肠壁层次结构尚清晰,肠壁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肠间隙未见积液,手法按压不能复位。超声诊断:回结肠套叠。 

微信图片_20241008164235

   图1:横切面呈“同心圆”肠壁增厚,厚度13mm。                    图2:纵切面呈“套筒”征,套入长度40mm

     肠套叠是婴幼儿肠梗阻最常见原因,也是儿童急腹症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回结型和小肠型肠套叠是最常见的肠套叠类型。两者症状无明显区别,多表现为腹痛或呕吐。多数小肠型肠套叠发病短暂,可动态观察直至自发复位。回结型肠套叠(图3)若延误诊治可导致肠缺血性坏死甚至穿孔,危及生命,须立即复位。

图片1

3:回结肠套叠示意图

针对患儿的病情,刘医生立即请刘芳医生共同会诊,并报告孙鲲主任,经评估患儿可尝试做水灌肠复位术,又与儿科葛芸蕊医生沟通病情。在取得患儿家属同意后,医生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决定采用超声引导下肠套叠水灌肠复位术进行治疗。

     在儿科医生支持和患儿家属的信任下,手术在超声设备的全程动态监测下进行,确保了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术中,通过灌肠器将生理盐水缓慢注入患儿肠道,同时辅以手法按摩,监测显示肠套叠团块逐渐变短至消失,液体经回盲瓣进入回肠,提示肠套叠复位成功(图4。术后显示回盲部、回肠末段肠管壁增厚,肠腔内未显示占位性回声,腹腔未显示游离积液、积气回声。

整个复位过程顺利,从准备到复位成功共历时约25分钟,未对患儿造成任何额外伤害,术后患儿恢复良好,腹痛症状迅速缓解,在儿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2小时后,小孩在家属带领下自行前来复查,未见复套;第2天和第5天复查,均未见复套,肠壁水肿逐渐减轻。

图片2

(图4):肠套叠复位后,肿胀的回盲瓣呈现 “爱心”形状,似乎表达了特殊意义

患儿因回结肠套叠复位及时,避免了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了患儿疼痛,也避免了严重后果。患儿家属对超声科医生们表达了忠心感谢。

图片3

     超声引导下水灌肠复位是指利用导尿管持续向大肠灌入生理盐水,当生理盐水充盈至肠套叠套头部时,肠内的压力逐渐增高,从而推挤肠套叠复位。该技术具有无辐射、无需手术及麻醉、操作简便、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清晰判断肠套叠位置,实时监测灌肠效果,确保治疗的安全与有效。此技术的应用,不仅减轻了患儿的痛苦,还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创伤,降低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为肠套叠患儿提供了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选择,为更多患儿带来了福音。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