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的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依托开放创新的政校合作共建机制,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保障一方百姓健康的重任。
2017年12月28日,由南山区政府投资、南方科技大学运营管理的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正式挂牌。短短几年时间,医院就从一所“起步晚、基础弱、规模小”的基层医疗机构,快速成长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促进、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于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并向着“小而精、高站位、差异性、国际化”的目标发展,迈出医院转型升级的步伐。
医院外景 聚焦管理机制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是公立医院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目标的保障。虽然起步晚,但是南科大医院提高站位,创新性采用了政府主导、大学托管、管办分开、理事会制、法人治理的现代医院运营管理模式。医院理事会理事长由南山区委书记担任,副理事长由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担任,这种“一区一校掌门人”牵头建设的模式,使医院具有整合政校及其他社会资源的能力,能够有效推动各方良性互动,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机制。 聚焦质量安全 聚焦内涵建设 聚焦技术质量 医院开展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 聚焦科研平台 裴国献(右一)带领骨科团队查房 聚焦人文医院建设 -END- 消息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健康报 通讯员:黄贤君,余园,陈子亮 报道链接:“双区驱动”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以创新驱动发展
2018年,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成立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建立了理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制订了理事会章程及监事会章程,健全了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
医院实行党委及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赋予院长管理自主权。院长可自主设置岗位,落实用人自主权,组建高效、执行力强的管理团队,建立新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模式使医院发展水平得到全方位快速提升,是建设新型大学附属医院的创新模式。
医院院长由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裴国献担任,并由他组建管理团队。履新之初,裴国献说:“在政校合作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对标对表找差距,打造大学附属医院发展新模式,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裴国献为南科大医院的转型发展勾勒出清晰轮廓。
为了让医院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医院班子成员明确了发展方向,即走内涵式、集约性、高效管理的发展模式,使医疗回归价值医疗,使医院发展模式由“以服务量驱动”转变为“以价值驱动”。
结合实际,医院班子成员提出“3P”“3S”管理理念,旨在破解医院发展难题,推动医院转型升级。3P,即Preventive(预防性)、Proactive(主动性)、Precise(精确性);3S,即Systematic(系统化)、Standardized(标准化)、Scientific(科学化)。
裴国献带领领导班子对医院规模、医疗质量、医疗效率等进行了对标对表找差距,并在全院广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凝练并实施医院高质量转型发展战略。围绕这一战略,医院扎实推动人才学科双翼发展和“文化十条”精准落地,确定“小而精、高站位、差异性、国际化”的发展定位,明确“创新管理机制、高端设备支撑、精尖技术引领、借力差异发展”的发展思路,确定“创新驱动发展、创建南科医模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地”的愿景。
以绩效管理积蓄新动能
医院成立由国内著名医管专家组成的医院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并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立健全了18个委员会。医院设置了医院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医务部、科教部、运营管理部、质量管理部、患者关爱部、护理部、国际医疗部、人力资源部、事业拓展部、后勤保障部、信息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两办十大部两中心”,实行大部制垂直精细化管理,使院、部、科各层级都能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反馈机制。
为激发发展活力,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引进了顶级绩效管理团队,在区内率先成立运营管理委员会。2021年,医院启动“绩效管理年”主题建设年活动。该活动中,医院将三甲医院评审指标、服务能力要素等融入三级综合医院绩效考核中,推出了全新的“全院、全员、全方位”立体绩效管理方案。该方案将绩效管理作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总推手,实现“以考促建、以考促改、以考促管”的绩效管理目标。
医院建立了质量管理部,探索新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评审“指挥棒”的作用。医院成立以院长、党委书记挂帅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三级质量监管体系,组建专业质量监管队伍,使医院的质量管理指标持续向好。
多措并举下,医院的四级手术量占比逐年提高。此外,医院成立了围手术期医学部,旨在强化手术制度的管理。在严格手术管理下,2018-2020年,医院连续3年将低风险组死亡率控制在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率也都不断下降。
以人才支撑释放发展动力
“医院建院晚、基础差、技术弱、名气小,要实现5年内3级跳的目标,必须走超常规之路,才可能弯道超车。”裴国献说,“在医改大潮中,我们不要迷茫,要走出一条‘小而精’的创新之路,才能使医院得到不断发展。”
医院以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和三级医院评审为抓手,以人才与学科为两翼,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建立政校共建共管的医教研管一体化发展模式。医院通过“筑巢引凤、引育结合”组合拳,夯实人才梯队,以人才建设推动医院实现跨越发展。
政校合作共建之前,作为一所小规模的基层医院,全院只有4名博士、89名硕士;政校合作共建之后,医院新增的高端人才数量显著增加。
2019-2021年,医院引进博士64人、硕士144人,引进来自大学附属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51人。此外,医院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1人,深圳市后备级人才5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C类)3人,深圳市Ⅱ类实用型临床医学人才1人。
医院实施“靶向引才”策略,进一步提升了人才能级和人才活力,激发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高端人才引进后,为了能留得住、用得好人才,医院着重实现人才链、创新链和服务链的互动融合。
医院推出学科队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5年时间培养出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专家,以及学科梯队骨干和学科业务骨干。此外,医院启动高层次医疗团队“助推计划”,出台《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激励政策。
医院引进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团队,旨在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全面促进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目前,“拥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具有大学直属附属医院任职经历”作为聘用条件,已成为医院引进高端学科带头人的标准。
以特色学科推动创新发展
国际化定位和高端人才的快速聚集,迅速提升了医院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建立学科发展梯队,医院制订了重点学科建设(培育)方案。该方案按照优势学科、骨干学科和潜力学科进行分层培育,并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扩大优势学科的示范带动效应,扩充骨干学科和潜力学科的数量,使医院的学科水平大幅提升。
通过人才引培和技术创新,南科大医院在疑难重症上的救治能力不断增强。一大批高水平专家的加盟,也推动了医院不断开展国际化特色前沿技术,使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提升。
微创、精准、快速康复,是外科追求的方向。依托智能与数字技术优势,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率先全职引进了国际顶尖医疗团队,组建了国际骨科部(IOC),为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乃至东南亚地区的群众提供国际先进医疗服务。目前,骨科医学部已成功开展了混合现实(MR)导航脊柱外科手术、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等前沿技术。截至目前,医院已在华南地区完成近300台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
立足差异性、国际化,南科大医院多个科室专家积极开展微创治疗。神经内科在3D导航下利用介入技术治疗疼痛,在3D打印导板兼支具引导下利用肉毒素治疗肢体痉挛;妇科利用3D打印辅助阴道斜隔综合征手术,治疗少女先天性罕见病;泌尿外科开展免气腹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患者带来福音。
医院引进的血液内科团队成功开展“CD19/CD22 CAR-T细胞免疫技术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小剂量亚砷酸联合靶向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等新技术和新项目。
在新引进的学科带头人杨红军的带领下,医院打造了卒中救治“南科医模式”,使DNT时间(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缩短至30分钟。凭借在卒中救治上的优势,医院获批成为深圳市急性卒中救治定点医院。
以新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科学研究是高校附属医院建设的重中之重,科研创新平台和高端设备为医院快速发展插上翅膀。在这方面,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推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智慧静配中心等平台的建设。
医院以国家或区域性重大疾病为切入点,采用分子医学、精准医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等手段,搭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平台。此外,医院以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研究为创新载体,建设高水平、开放式医学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平台。
近两年,医院申报的科研项目、发表的SCI论文、申报的专利等均获得突破。2021年,医院首次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另外,医院获批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基础研究面上项目5项。2021年,医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
在由裴国献领衔完成的“严重骨缺损救治修复研究项目”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后,由他开展的“组织工程骨再生与临床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又获得2021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也是南科大医院首次荣获市科创委的奖励。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南科大医院的学术地位也在提升。短短两年,医院新增担任国家级、省级、市级学术组织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的专家超20人次。
南科大医院将医院的发展融入大学学科体系建设之中,逐步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医学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学附属医院培养模式,建立了医学部、学科两位一体的重点学科矩阵,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打造国际化高水平临床学科群及人才梯队。2021年,医院成功获批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如何实现弯道超车?高端设备支撑和创新平台打造是南科大医院总结出的经验。医院配备了MRI、磁波刀、258排螺旋CT、DSA一体化导管室、双板DR、四维专科高端及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与血液流水线、ECMO等大型高精尖医疗设备,还设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数字化手术室、复合手术室、高级模拟人中心、PIVAS药品自检系统等,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2019年12月28日,在我国“数字骨科学”倡导者裴国献的带领下,一个国际前沿、国内领先的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落户南科大医院。走进创新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模型及视频展示大厅,以及虚拟现实、混合现实、实景模拟、形态各异的3D打印模型展示墙和骨科手术机器人。600多平方米的创新中心,下设3D打印外科部、虚拟现实临床部、智能外科技术部和外科植入物研发部4个创新平台。创新中心立足临床实际,使理医工融合交叉,开展系列创新性临床转化研究,旨在打通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创新中心团队的努力下,其研究成果获得2020年度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医院的智慧静配中心不仅成为深圳市首家通过广东省PIVAS验收的单位,2020年11月,该静配中心还获批成为广东省首批、深圳市首家静配药师培训基地。2021年10月,智慧静配中心入选“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走近南科大医院,学习智慧静配中心建设与药学服务模式创新的经验。
医院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其报送的“基于5G远程多学科会诊平台项目”成功入围国家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
此外,医院大力改善硬件设施,设有直升机停机坪的外科大楼正在抓紧建设当中。2024年,医院的床位数将增至1500张,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端人才的医疗健康需求。
以温暖医疗开启发展新征程
“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也要为患者提供有温度、有情怀、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裴国献说,“我们要打造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将患者利益视为医院的重要利益,将精神力量作为体现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其与物质力量同等重要的地位。”
医院创新性成立患者关爱中心,打造一站式投诉解决模式。医院建立“六位一体”的临床服务中心,为患者提供入院前、在院、出院后的无缝隙全流程服务,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医院在门诊大厅搭建钢琴舞台与观演区,并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开展公益音乐演出,以音乐减轻患者就医压力。
在关爱职工方面,医院推出系列举措。例如,医院开展“艺术下午茶”“音阅绘”等活动,让艺术走入门诊、深入病区。
此外,医院还开展特色公益活动,在全市率先举办健康云讲堂,由医院的党员专家为群众讲解热点健康话题。医院开展的关爱群众健康系列义诊活动以“低成本、新形式、广覆盖、高质量”为特点,获得群众的高度赞扬,并获评深圳市“百佳市民满意项目”。每年建军节,医院会为退役军人提供义诊、健康体检等公益服务。在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指导下,医院成立了退役军人特诊中心,为退役军人提供“四优”“四免”“四专”“四享”等专项优质优惠服务,打造了具有深圳特色的退役军人医疗服务新模式。
政校合作共建医院以来,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全体职工朝着“三级综合医院、大学附属医院、三甲医院”的目标全力奋进,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的集医疗、教学、研究与国际化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粤港澳前沿、国际先进的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助力健康深圳和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