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2020年广东省医学神经病学术直通车——头痛及神经疼痛深圳行研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医院举行。来自广东省内各疾控部门、疼痛科、神经科等领域的专家出席及授课,就交感神经在疼痛中的作用、头痛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要领、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与治疗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大会旨在积极探索神经疼痛领域新理论与知识、新技术与方法,创新开发神经性疼痛与临床诊疗技术,严格规范头痛与神经疼痛疾病临床诊疗流程。
当前,精准治疗是医学发展趋势,人工智能是精准治疗的重要手段,那么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可以给疼痛介入治疗带来什么可能性呢? 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新引进的专家,神经内科的杨红军主任,进行了机器人和3D打印导航技术应用疼痛介入手术视频展示。
据悉,依托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平台优势,南科大医院已经开展了全球首例混合现实(MR)导航脊柱外科手术、全国首例O形臂辅助天玑机器人脊柱手术等前沿技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精准度、微创化,手术效果良好。依托该平台优势,南科大医院神经内科也率先在深圳将机器人和3D打印导航技术应用于疼痛介入手术。
据杨红军主任介绍,神经疼痛是指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各种健康状况都会对神经造成损害,导致神经性疼痛,包括:糖尿病、癌症及其治疗(如化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卒中、带状疱疹、艾滋病、自身免疫疾病等。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人群中患病率高达5%-10%。长期以来,由于发病机理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头痛及神经疼痛的研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杨红军主任现场讲解3D打印导航模具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神经内科杨红军主任开展的机器人和3D打印导航技术应用疼痛介入手术,主要是在机器人导航和3D打印导航下完成治疗靶点的穿刺,可以一次精准地穿刺到治疗靶点,手术成功率高、疗效好、手术痛苦小、副作用少。例如该技术应用于治疗“疼痛之王”三叉神经痛,开展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主要是3D打印导航技术通过对头颅进行平扫,获得3D打印所需数据,机器人根据设计的穿刺通道,自动选择穿刺部位、角度和深度,精准地到达目标区。
这样的人工智能导航辅助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损伤,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为疼痛治疗带来另一种可能性。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 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