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传染病,日常生活中常发生一人患结核,全单位恐慌的情况。结核病传染性大小与于患者病情、排痰量、咳嗽频度、居室通风以及接触者自身免疫力的强弱有关。如果患者病情较轻,痰液里的细菌数量较少,再加上单位的通风做得很好,那么传染就较低。相反,如果患者痰液里的细菌数量达到4个“+”,那么我们会建议其家人都到医院做个检查。
健康人接触过肺结核病患者并受到结核杆菌感染后,不一定患上肺结核病。“这主要取决于我们身体的抵抗情况。”调查显示,约有10%的肺结核感染者是在身体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被感染的,他们通常经历了通宵熬夜、重感冒、酗酒等,或是居住拥护、营养不良的人群及婴幼儿、老年人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接触过结核病人要警惕呢?
如果出现咳嗽、咳痰、午后低热等肺结核的典型症状,即使没有接触过任何病人,也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咳嗽超过两,而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即使没有和肺结核患者有过任何接触,也应高度警惕,及早到医院进行排查。按照目前的治疗水平,早期患者治愈率达85%,且大多数患者在经过抗结核治疗两周以上,传染性会大幅下降,对同事等一般接触者威胁不大。
目前我国对结核股民人的防护隔离没有强制要求,不过学校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就严格很多。一般要求患病学生休学治疗,且治疗结束后要在不同时间段做6次痰液检查,结果都为阴性才能重新回校上课。
对于密切接触者,如结核病患者的家人,有许多的防护工作需要注意: